查看: 1219|回复: 0
收起左侧

贸易商开始增加对实物资产的投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30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周刊选读)商品巨头 – 托克贸易(Trafigura)过去一向是散货船与油轮的大型租船商,但近期它先是在一家中国船厂执行4艘成品轮的备选订单,接着又和另一家厂商洽谈,打算再订6艘散货船 – 所有这些迹象表明,像它这样的贸易商正在经历某种演变
trafigura300.jpg -->
托克贸易已与中国青岛扬帆船厂就6艘散货船的订单展开洽谈,由此可见,贸易公司持有实物资产的愿望比以前强烈。
不久前,该公司刚在中国广船国际(GSI)执行4艘成品轮的备选订单。
这意味着,将有10艘新船加入其自有船队,从而使规模随即翻倍。
其实托克为支持其庞大的国际贸易业务,一直都是航运服务的大主顾。
这家总部设于日内瓦和新加坡两地的公司是仅次于嘉能可(Glencore)的全球第二大金属贸易商,以及仅次于维多(Vitol)及嘉能可的第三大原油贸易商。
这也是为何托克在任何一个时间点,都会租入高达100艘散货船及油轮的原因所在。
不过除了租船, 它近期也开始通过旗下子公司Impala收购实物资产。前些时候从里约热内卢附近的新铁矿砂出口码头 - Porto Sudeste购入控股股权的正是Impala。
托克希望借力Impala,将这座巴西码头的吞吐量翻倍至每年1亿吨。目前它在中国洽谈订造的6艘纽卡斯尔型船今后就将部署在Porto Sudeste装货,且不难预料,其中大部分货物都会运往中国。
可以说,托克能迅速成长并取得巨大成功,主要是因为从中国的崛起中分到了一杯羹。
但为何它会决定拥有实物资产?其实选择这么做的,已非托克一家。嘉能可及石油行业中类似壳牌(Shell)和英国石油公司(BP)等趋向于纵向一体化发展的企业,都有这方面的动作。
这当中,部分原因在于传统贸易市场竞争加剧,同时利润被大幅摊薄,而这一局面的背后,是大批新手争先涌入商品市场。它们多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超级周期”而染指其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高盛(Goldman Sachs)与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等投资银行。
嘉能可于2011年上市,并由此创造出5位账面上的亿万富豪。但托克的“领军人物” –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laude Dauphin却试图淡化这种可能。
该公司首席财务官Pierre Lorinet近期在伦敦接受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采访时也称,“我们打算保留非上市公司的身份,因为这是贸易行业的最佳模式。随着业务趋于成熟,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在非上市的基础上,将资本结构放开,当初我们对Puma也是如此处理。”
托克拒绝像其他创始人那样,以发行IPO的传统方式落袋为安,这点在路透社(Reuters)上周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中得到了印证。
研究显示,这家由管理层与700名员工共同拥有的公司,在过去3年已投入20亿美元用于股份回购,而其总股本加起来也不过50亿美元。这意味着,最初的创始人及拥有者正出让手中的股份,让那些想在今后成为富豪的新一代股东接手。
与此同时,随着这样的发展轨迹日益明显,相信今后会有更多贸易商买下码头、精炼厂以及船舶资产。
英语原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25 20:33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