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在深圳的东部,崛起了一座世界级大港。20年,从荒滩到大港;20年,从偏远到繁荣,这便是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盐田国际”)的惊人蝶变。盐田国际,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精彩缩影,而且是深港合作的经典示范。
“国际风范”:
全球超大型船舶首选港
天然水深,是盐田国际的先天优势。盐田国际岸边水深超过17米,潮差不超过1米,目前是华南地区唯一一个能停靠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的港口。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在和记黄埔港口的参与下加速了其走向国际化的步伐。1994年7月,从盐田港出发的第一个集装箱,装载着美泰公司的泰迪熊运往美国,从而开启盐田国际时代传奇。
准确高效,是盐田国际的后天优势。盐田国际配备74台岸吊,包括51台特超巴拿马岸吊,可服务23排宽的超大型船舶。其中27台双起升岸吊,可同时操作2个40尺或4个20尺的集装箱。42条进港闸道和34条出港闸道,能满足每天高达3万辆集装箱拖车进出。这些设施设备保证了港口在处理大型船舶停靠高峰作业时交、提柜的需求。
20年来,盐田国际凭借天时地利人和,连续跨越多个台阶,从刚开始寂静的港湾,迅速成长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区之一。密集的航线通达世界各地,吸引着广东省约三分之一的集装箱外贸货物经盐田进出。年吞吐量逐年增长,从1万标箱跃升为千万标箱,并仅用18.5年的时间完成累积吞吐量1亿标箱,以最短时间创造了行业新纪录。20多年间,盐田国际获得了“全球最佳集装箱码头”等多项荣誉。
多年前,当4000标箱货轮还是大船的时候,盐田国际紧盯大船趋势并形成了大船策略的共识。超大型船舶由于运载量大,对挂靠港的操作能力、通关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团队合作和科技水准决定着港口的整体效率。盐田国际在码头建设、设施配置、管理系统开发等方面,充分发挥深水港优势,使盐田码头很快升级成为超大型船舶首选港。如今,全球超过1万标箱的超大型船舶,约95%挂靠盐田。盐田国际的“国际风范”全球公认,已成为全球港口行业一张亮丽的名片。盐田国际每年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各类团体人数超过1万人次。
“环保先锋”:
每标准箱能耗逐年下降
在盐田国际码头,海鸟翔集,鱼游潜底是最常见的风景。回顾20多年的发展历程,盐田国际在码头的规划和建设、港口的日常运营以及企业文化的培育中,盐田国际始终贯彻绿色环保理念,以实际行动打造蔚蓝海港。
2012年,盐田国际获得国际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成为中国首批大规模使用电力驱动龙门吊及LNG天然气拖车的码头。盐田国际连续5年组织员工参加鱼苗增殖放流活动,以保护海域生态环境和生物物种。
盐田国际对港口的150台龙门吊进行“油改电”改造,改造后的龙门吊每台每吊次可节约燃油成本80%,噪音从110分贝减少至60分贝,减少废气排放更达95%,减排成果相当于一年减少1万多台2.0排量汽车。盐田国际拥有超过250辆液化天然气拖车,天然气拖车可减少82%的污染物排放。码头还根据夜间拖车流量的变化,将堆场照明设置为半夜灯泛光照明,即午夜12点后亮灯数量自动减半。此举使堆场照明节电达20%以上,累计每年节电84万度。盐田国际的每标准箱能耗及碳排放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至2012年,单箱能耗及碳排放累计减少超过20%。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盐田国际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的生态发展之路。
“经济驱动器”:
带动深圳GDP增加值
达2300多亿元
盐田国际作为港口经济活动的龙头企业,协同盐田港区内港口服务与供应、港口管理、港口建设、相关运输业和相关仓储业等经济活动,推动整个盐田区经济发展。
根据港口吞吐量数据及相关研究调查显示,2012年盐田港区吞吐量完成1066.7万标箱,带动地区GDP增加值超过300亿元,其中带动深圳地区GDP增加值约250亿元;就业方面,2012年港区相关经济活动带来的港口及相关行业就业岗位近20万人;2013年1月8日,盐田港区建港以来的18.5年累计吞吐量实现1亿标箱,累计带动深圳地区GDP增加值达2300多亿元。
盐田国际首先满足了深圳本地及珠三角进出口贸易需求,为巩固深圳进出口贸易全国第一和深圳全球集装箱第三大港口的地位做出了贡献,其次以各种方式为内陆地区搭建起通向世界的窗口。
2014年,深圳提出以“三化一平台”战略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盐田国际无疑将对深圳国际化进程起到无可替代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