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95|回复: 1
收起左侧

安徽船模王:“每一艘船都承载着一段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6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安徽船模王:“每一艘船都承载着一段历史”



31482530.jpg -->
    合肥非遗传人吴培的“宋代客船”、“西班牙战船”等模型正在安徽省博物馆和合肥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出,引起众多合肥市民的兴趣。图为吴培正在为刚刚做好的“李鸿章官船”挂上船帆。 
  合肥12月15日电(倪欣然)被称为安徽“船模王”的吴培的“宋代客船”模型正在安徽省博物馆展出,而其“西班牙战船” 船模等则在合肥市文化馆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展出,引起众多合肥市民的兴趣。
  周日,在合肥市郊徽州大道旁一栋陈旧的二层小楼里,吴培正在他的工作室里给刚做好的李鸿章官船船模挂上船帆。
  刚步入花甲之年的吴培“痴迷”制作船模已有20年,这栋房子便是他租下来,改造而成的船模作坊。记者看到,作坊里摆着各种形状的木料,木质零件,还有成型的船模,对于每一艘船模,吴培都如数家珍。
  吴培感慨地说:“我喜欢船,就是因为每一艘船都承载着一段历史,反映着当时的文化、经济、军事发展,甚至是政治状况。”


  吴培曾根据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的船只模样,查阅文献资料,花费一年多时间制作出宋代客船的模型。这艘长6.8米、高3.4米的船模内犹如藏着一个微型茶馆,不仅有迷你型的桌椅,桌子上还整齐摆放着杯子,甚至在客舱门口还用稻草编织了扫帚。
  “船里摆放的东西要符合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窗户开关的设计也源于古人,尺寸大小更是完全按照真实微缩的。”吴培说,制作船模要尊重历史,但是有的船资料稀缺,要从字画、古书里一点点摸索和积累知识。
  “郑和宝船”是吴培制作的第二大船模,长3.2米,他对这艘船甚是满意。他告诉记者,元朝末期到明朝中期,中国经济发达、技术领先,海军力量鼎盛,因而才有“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而他做的“郑和宝船”正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也代表着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造船技术。
  “除了历史,名船更是和历史名人相联系。”吴培告诉记者,他正在制作的“李鸿章官船”,就是李鸿章在家乡合肥巡视时所坐的船。他笑称,这就是当时的“游艇”。吴培说,李鸿章是晚清名臣,同时又是淮军与北洋水师的创立人,在合肥留下许多历史遗迹,他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制作“北洋战舰” 船模,和一些著名淮军将领,如刘铭传的战船。
  但他更大的目标是想设计一艘“未来中国自己的航空母舰”模型。吴培笑着说:“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更要超越历史”。但他也坦言,这更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因此计划在2年后做出航母模型。
  回首20年,吴培说自己做的船模已有一百多艘:第一次独立制作的是一艘欧洲海盗船,后来也制作过日本帆船、西班牙战船、古罗马战船和商船等外国船。“相对来说,中国古船更注重实用性,国外的船只更讲究外表,用色亮丽”。吴培说,自己制作的船模还被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地的友人拿去收藏。
  在全心投入到制作船模前,吴培曾任合肥国营工艺美术厂的厂长,有着30多年的工艺美术制作经验。工厂关门后,出生在南京,成长在秦淮河畔的吴培重拾儿时的兴趣,做起了船模,家人从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支持。
  今年,吴培的“庐州吴氏船模制作技艺”入围安徽省第四批非遗项目推荐名录之传统技艺大类。每每有闲暇时,他还会去合肥市文化馆,给孩子们讲船舶历史,和他们一起制作船模。对他来说,每一艘船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而这样的历史“值得延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6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3_64:}{:3_6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6-30 06:09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