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6|回复: 0
收起左侧

山东船舶工业:造船“金三角”新势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2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近年来,山东省紧紧抓住日韩造船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在不断发展中做强造船业。
在连接我国大连、山东、上海以及日本、韩国的区域内,集中了世界85%以上的造船经济要素,造船界将这一区域称为世界造船“金三角”。山东省地处造船“金三角”腹地,毗邻日韩,海岸线3200多公里,深水港湾众多。不论从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山东省发展船舶工业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面对如此有利的条件,早在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开发半壁江山、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发展船舶工业,并将“船舶链”作为全省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链”之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山东省在国内率先推出《山东省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应对市场低谷,同时抓住国家发布《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机遇,紧跟世界造船业发展潮流,逐渐成为造船“金三角”中的一股新势力。

规划整合 集群发展成趋势
2008年6月,山东省召开全省船舶工业工作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山东省政府提出要打造青岛、威海、烟台三大造修船基地,并将青岛市经济开发区、即墨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蓬莱市、威海经济开发区和荣成市等6区市命名为“船舶工业聚集区”。
2010年,山东省三大造修船基地造船完工量、销售收入分别占该省船舶工业完工量和销售收入的98%和63%,基本实现了船舶产业的集群效应和聚集优势。山东省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该省还将继续建设青岛、烟台、威海三大造船基地和“六个船舶工业聚集区”,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培育1~2家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的造船与海洋工程制造企业、3~5家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造船企业、20家专精特新造船企业、2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山东省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还提出,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销售收入18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递增30%以上;造船完工量实现比“十一五”末翻一番;本地化配套装船率达30%,而“三大基地”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主要战斗力。
通过建设青岛、烟台、威海“三大造船基地”和产业结构调整,山东省要打造一个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船舶配套及综合服务协调发展的国际化、现代化、集约化的船舶工业体系,到2020年,建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大而强、新特优、世界知名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制造基地。

错位竞争 国企民企共发展
青岛海西湾造船基地是山东省重点发展的大型造修船基地,作为《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提出重点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吸引了众多的大型国有船企在此落户。2004年7月,青岛市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设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
据了解,中船重工海西湾船舶产业集群规划面积达600公顷,总投资200亿元,预计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销售收入500亿元的经济规模。该产业集群的龙头项目是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造修船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4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形成468万载重吨年造船能力,实现年产值200亿元。此外,该集群还包括船用与港口机械、船用柴油机曲轴、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海洋工程、船用柴油机等多个重点项目。中国石油海洋工程青岛基地和中海油海洋工程青岛制造基地也落户海西湾。
在海西湾发展的同时,山东省众多的民营中小船企也迅速扩张。海西湾基地的企业都是“国家队”,但是“地方队”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生产特点,同“国家队”展开错位竞争。比如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在客滚船研发生产方面、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在远洋渔船的研发方面、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在压载水处理系统研发方面都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正是得益于“国家队”和“地方队”的这种错位竞争,山东省造船业才加快了追赶上海、江苏的步伐。

海工装备 重点培育多亮点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中石油海工基地、中海油海工基地、蓬莱巨涛海洋工程重工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加上几家生产海工分段的外资船企,细数一下,山东有近10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成为山东省船舶工业发展的亮点。
山东省委、省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了海工制造业对该省船舶工业发展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山东省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作为大力培育的高端产业集群被单独提出。为此,山东省出台了多项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船舶工业上下游企业和民间资本以独资、兼并、购买、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船舶工业发展。对符合产业规划和政策的海洋工程项目,其所需岸线、土地、海域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海域使用规划,享受省港口建设有关政策;对船舶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所得收入免征营业税。
山东省并不满足当前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将以海西湾海工基地、烟台中集来福士等企业为龙头,鼓励海工企业积极研发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培育世界一流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

“四个突破” 力解配套业难题
近几年,山东省船舶配套产业也实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具备了年产船用低速柴油机100万马力、中速柴油机2000万马力、低速柴油机曲轴150根、宽厚钢板360万吨能力。但是,其仍然面临着船用设备总体配套能力不强、多数配套产品认证不全、品牌优势不突出、船舶中间产品生产组织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山东省深入开展配套业专题调研,出台了《关于加快山东省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和引导配套企业按照“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本地化配套”的思路,努力实现船用动力设备集群发展、重点设备二级配套、中间产品社会化协作以及配套空白产品研发的“四个突破”,并取得显著成效。
在山东省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中,船用动力设备集群、船用材料及零部件集群被列为重点巩固提升的优势产品集群。围绕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山东省还将重点发展海工装备关键配套设备及零部件。
此外,山东省利用一系列财税政策促进配套业的发展,对填补省内空白并获船级社认证的船舶配套产品给予奖励补贴。各级财政充分利用财税政策,加大对配套工业园区的扶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比例的资本金补助和贷款贴息支持,并减免入园企业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加速建模 强自身应对危机
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无疑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极好的一种方式。近几年来,山东省船舶工业系统成立了建立现代造船模式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引导造船企业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
山东骨干造船企业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计、生产、管理技术,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初步建立起现代造船模式。部分先进船企的分段预舾装率达到90%,压载舱区域分段预舾装率达到95%,合拢后的涂层破损面积为5%,部分分段实现了无余量合拢。
通过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船企可以确保造船节点,保证产品质量,做到按期交船,不给船东留下充分的弃船理由。今后,山东省船企建模的推广工作仍需进一步加深,尤其是要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着力实现总装造船;加快优化船舶生产设计,着力提高造船效益;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步伐,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推进企业内部管理,着力健全管理机制;加快推进行业管理工作,着力抓好服务协调,努力降低造船成本,提高企业造船效率,增强企业化解风险的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7 07:20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