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南造船看广东,广东造船看广州。随着广州龙穴造船基地形成,其效能不断突现,产值迅速飚升,加上这几年广州民营造船的壮大,广州造船已经不是昔日吴下阿蒙,而是渐与大连、上海平起平坐的兄弟。业内专家分析说,广州造船日渐成熟,正在摘除造船能力相对薄弱的帽子,声名渐起。这种“摘贫”不仅仅表现在其订单上,而且表现在抢占市场、技术创新建设上。
近水楼台抢市场先机
广州中船南沙龙穴造船基地所在地为广州南沙龙穴岛,出龙穴岛向南望去,则是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的南海,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随着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持续升温,一切与海洋油气开发相配套的产业都在加紧布局,龙穴造船基地近水楼台自然不会错过这场“盛宴”。广州造船界业内资深人士表示,5年之后,有着靠近南海的独特区位优势,一直落后于长江口、渤海湾的广州造船业,或将借助石油机会成为真正的 “南海龙王”。
“一旦南海油气资源开发项目大规模启动,将会极大地带动钻机平台等海洋工程装配产品的市场需求,那么,作为邻近南海油田区的广州船舶工业,可以获得先发优势。”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包张静在参加龙穴造船开工典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曾率先开拓国内海洋工程市场的广州黄埔船厂,后因转做军工船,产能过小无法顾及海工板块,最终放弃了这一高利润的业务。“产能过小,已经极大地限制了广州船舶工业的发展,这不仅是黄埔造船的遗憾,也同样是整个广州造船的遗憾。”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洪和平说。但时代不同了,目前,黄埔船厂已在龙穴专门打造了一个海洋工程的船厂,以其制造能力来讲,足以应对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所需的钻井平台和大型工程船等。“可以说,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可以极大地拉动广州船舶工业的发展。”洪和平说。
据了解,按照我国的石油发展规划,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总公司未来5年需要55座海洋平台,6艘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4个陆地终端,另外还需要海上起重船和用于铺设海底管线的大型铺管船,而南海所占比例相当大,因此,巨大的国内需求使海洋工程成为船舶工业新的增长点。随着龙穴造船基地在2008年投产及各船厂生产能力的提升,预计到2015年,广东省单船造修能力达到30万吨。“龙穴造船投产以后,其生产制造能力可以达到配合海洋资源开发,提高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等方面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制水平,向深水化、大型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的水平。”另一业内人士指出。
广州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胡乃辉表示,五年内全球仅深海油气开采就约有700亿美元资金投入,作为全球第二石油消费国的中国正以“自主创新为主,引进仿制为辅”,对海洋工程装备进行高技术产业化攻关,届时船用配套设备国产化率将达六成以上。
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可为海洋油气田开发与生产提供新一代钻井平台、大型采油平台、浮式生产系统(FPSO)、水下生产系统设备等一系列成套设备;高技术船舶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30%,形成30到40种标准化、系列化品牌船型,船用配套设备国产化率提高到接近60%。
长远发展需自主创新
我国虽然为第三大造船国,但还是以量取胜,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缺乏主导权,而技术标准在当今国际船舶制造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掌握制定技术标准的主导权,是具备国际船舶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大部分现行技术标准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水平,但主要还是被动地去适应,在标准制定的主导权方面还相当滞后,表现为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寥寥无几,成为我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一个软肋。而广州造船更是如此,技术自主权不多也曾经是广州造船的弱项。
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洪和平告诉记者,我国船厂出口船舶的设备配套70%以上都依赖进口,以一艘价值数亿元的船为例,其中六成是设备配套成本,“在某种意义上,中国造船业是为洋人打工,赚取低微的人工费”。洪和平表示,即使上海、大连等地的船舶配套工业已成气候,但国产程度仍未超过四成,而“后起之秀”广州受前几年市场低迷影响,配套企业最高峰时曾达百余家,现今则所剩无几,虽拥有广船国际、文冲船厂、黄埔造船厂等颇具竞争力的造船企业,核心设备国产程度却严重不足一成,造成当地造船厂多限于“轻量级”竞争,海外船东则较愿意北上上海、大连等地购买大型船舶。
“目前我们的生产任务排到2011年,再往后我们也不肯接了,风险太大。”广东造船学会理事长胡国良透露,其理由有两点,一是航运低潮期迟早会显现;二是由于外国船东多以美元支付,远期人民币升值会带来汇率风险。专家还分析,对比普通船舶产品,海洋工程装备每吨单价平均为其六到八倍,也是高技术船舶的二到三倍,其创汇值和利润均较高。
广州各主要造船企业也看到这一点,知道被动的等待规避风险不是长远的发展途径。“还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胡国良如此认为。这种趋势正在形成,以龙穴造船和广船国际为代表的船企,在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灵便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具备国际技术优势。(中国水运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