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
- UID
- 9995
- 积分
- 3308
- 金币
-
- 活跃
-
- 阅读权限
- 90
- 注册时间
- 2007-4-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新华网“雪龙”号8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崔静
“等北极熊来了,我们就……”这是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出征以来,科考队员们开玩笑时最常用的假设,没想到不幸言中,记者与9名科考队员23日就亲身经历了遭遇北极熊的惊魂一刻。
23日17时20分(北京时间同日13时20分),大部分科考队员已从北冰洋浮冰上撤回到“雪龙”号科考船上,记者与船上的4名驾驶员结伴同行,准备到距“雪龙”号约1000米的“冰站”营地帐篷附近拍照留念。在冰面积雪上行走1000米的感觉与在陆地上完全不同,穿着笨重的雨靴,我们踏着10厘米厚的雪走了近20分钟,终于走到一顶墨绿色的帐篷面前,长舒一口气:“总算到了。”
这一“冰站”营地创造了中国科考位置的最北端纪录,是中国首次在如此高纬度海域对海洋、海冰、大气进行多学科定点综合观测。营地帐篷外,大气、海冰等观测设备在寒风中岿然屹立。帐篷内,用木板临时制作的桌椅床铺虽然简陋却也温馨。大气观测组组长逯昌贵与两名科考队员在这里已经奋战了近3天,虽然帐篷里放有睡袋,但由于没有取暖设备再加上每隔三四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数据观测,三个人都已经几天没睡上一个完整觉,眼中都布满血丝。
招呼我们一行五人走进帐篷,逯昌贵给每人倒上一杯热乎乎的咖啡,醇香的味道立刻让帐篷里暖意融融。谈笑间,帐篷外两名“防熊队员”之一的张永山走进来,轻声说:“北极熊来了。”帐篷里顿时笑声一片,这种吓唬人的招数太老套了。尽管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说的话,大家还是纷纷起身走出帐篷,似乎要亲自证实一下。
顺着张永山手指的方向一望,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凝固住了——一只硕大的北极熊正缓步向营地帐篷方向走来,距帐篷已不足500米,肉眼即清晰可辨。北极熊边走边闻,走到远处的科考设备和插在雪地里的彩旗旁边,还会用嘴咬一咬。抬手看表,此时正是18时05分。
“真的是北极熊!”大叫一声后,携带对讲机的驾驶员迅速与“雪龙”号驾驶室联系,请求支援。逯昌贵与肩挎冲锋枪的张永山跨上停在帐篷旁边的雪地摩托车,掩护科考队员撤离。记者与另外7名科考队员则踩着厚厚的积雪向“雪龙”号方向奔跑。
跑出距帐篷200米左右,我们禁不住停下来回头张望。此时,北极熊已来到营地帐篷门口,两只后腿踩着一个矮小的雪堆,前腿抬起,向我们奔跑的方向直立起来,昂着头,威风凛凛。“这是一只大北极熊,估计已经四五岁了,”望着北极熊近两人高的身躯,有人窃窃私语。
北极熊奔跑起来最高时速可达60公里,如果它追过来,我们跑得再快也不是它的对手,于是我们都将求救的目光投向远处停泊的“雪龙”号科考船。此时船头甲板上已经站满了焦急的科考队员,船长王建忠在驾驶室里不停地用高音喇叭和对讲机向我们呼叫,要求我们尽力快速向科考船靠近,并迅速指挥船员驾驶小艇到浮冰边缘接我们上船。几分钟后,4名机组人员驾驶着直升机向北极熊俯冲而来,北极熊被飞机的轰鸣声吓得掉头狂奔。
18时25分,望着北极熊的身影消失在茫茫冰原上,我们登上小艇,安全返回“雪龙”号。尽管心有余悸,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得意的笑容,细细品味着这惊心动魄的20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