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装箱制造企业——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和海南航空,将筹集113亿元建造22艘大型集装箱船,然后转租给欧洲地中海航运公司。分析认为,欧洲企业在欧洲融资不易,中国航运企业同样贷款受限,不如由资信较好的中国其他企业充当“马夹”。
-->
今年7月24日,中集集团全资子公司中集租赁香港有限公司(中集租赁香港)与江苏一家造船公司签署建造5艘8800标准箱集装箱船的合同,每艘船舶的合约价为8500万美元,合同总金额4.25亿美元。
7月3日,中集租赁香港已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船重工)签署建造7艘8800标准箱集装箱的合同,每艘合约价同样为8500万美元,合同总金额约36.75亿元人民币。
上述12艘8800标准箱船约值63亿元,真正的需求者是世界第二大班轮公司——地中海航运(总部位于瑞士)。中集租赁香港已与地中海航运下属公司签署了为期204个月的融资租赁合同,最早交付时间为2015年二季度。
-->
海航集团控股的挪威集装箱船租赁公司SinOceanic Shipping ASA(SinOceanic)则于5月23日传出消息,将耗资8亿美元在国内订造10艘8800标准箱船,也以融资租赁的形式租给地中海航运,租期12年。
知情者称,中集和海航花费113亿元人民币建造的22艘船,将由地中海航运投入美东航线。巴拿马运河将在2015年完成拓宽,使得美东航线上的集装箱船大型化需求剧增。
中集、海航都不是海运企业。上海航运交易所的包志明告诉商报记者,根据国际船舶经纪公司的报价,大型集装箱船新造价格从2011年4月的10000美元/标准箱,大幅下降至目前的6000美元/标准箱左右,已经十分接近船厂的成本线,而且,中集和海航此次订船的付款条件非常有利,首付款只有2%,待交付后再向船厂支付98%尾款。以此推断,22艘船113亿元的大单,只需2.26亿元就能启动,具有抄底造船之势。
“饱受航运业危机摧残、资金紧张、很难得到银行支持的班轮巨头们,要想在短时间内订造如此多的大型集装箱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国航运企业同样贷款受限,而中集、海航在国内的融资信誉较好,最高为3A评级,融资能力和借贷成本都值得乐观。
包志明测算,不考虑税收、折旧和营业成本,中集和海航在上述项目中的内涵报酬率(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现值的贴现率)为8.7%。
截至去年年底,中集的长期借款加权平均年利率为3.24%,应付债券的票面利率在4%-5%,平均长期负债成本约为4%。“中集或许能够赚到4.7%左右的利差。可别小看这不到5%的利差,去年,招商银行净利差为2.87%,民生银行净利差为2.75%,凭借这么小的利差,银行业的净利率就可以高达30%。”
包志明认为,中集替地中海航运造船,可以在未来获得几十万标准箱的生产订单,即使未来船价继续下跌,上述欧洲船公司要求降价,中集、海航也能通过卖箱的收益,弥补船价上的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