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提前报废旧船创造订单”的计划是如何萌生的自08年金融危机后,船企就面临需求下滑,订单减少借助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那几年的好光景,我国造船业在总量上迅速增长,并超过日韩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可好光景总是不长远,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船协”)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船厂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约有30%的企业没有接到订单。
进入到2012年,2月1日,直接反映国际间贸易状况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下跌61%,为1986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全球航运产业链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寒潮。在中国十大主要造船厂中,除上海外高桥、广船国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少数几家有新增订单外,其他规模船厂都没有新接订单。而在浙江台州这个中小型造船厂较多的地方,共有80%的企业没有获得新增订单。
今年的情况虽然比去年好了一点,但船企的破产危机依然在加剧。今年1至5月,全国造船完工171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3.7%;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35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3%
另一方面,造船产能在地方政府推动下快速增长,呈现过剩局面面对造船业可能的风险,一些地方却视而不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大小小的船舶基地在各地不断兴起。 湖南提出,要将所在地船舶产业打造成全国著名、全球知名的内湖造船基地;另一中部省份则号称向千亿产值进军;江浙地区的中小型民营船厂更是星罗棋布,所在地区均将造船业列为当地支柱产业,还提出了大小不同的发展船舶业的口号。
地方热衷于造船业,与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相关。造船行业投资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解决就业和税收问题,显著拉动地方GDP。
就这样在行政推动下,造船业的产能快速增长,终致过剩
俯瞰造船厂
船企呼吁政府出手,政府筹划实施人为制造订单的“妙招”据媒体披露,对造船企业“无工可开”的问题,去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工信部等相关部委已经开始研究出台“振兴船舶工业未来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将对重点船舶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将15年以上船龄的老旧船舶提前报废。
由于该项“行动计划”至今尚未对外公布,我们无法知道最终成形的方案是否真的如此,但相关政府部门有这个意思,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们查到一份文件,2010年6月,为落实《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交通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促进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报废更新实施方案》。该方案以财政补贴的形式,鼓励企业提前报废旧船,补贴标准最高为每总吨1500元。但获得财政补贴的前提是,在报废旧船的基础上,企业必须再造新船。
中国船企们向有关部门建议,将老旧船舶的强制报废年限提前至15年。而目前中国实施的海运船舶强制报废的使用年限在30年左右。这样一来,就人为地加速了船只的更新换代,能够创造一些本来没有的订单
02 这样的计划能维系局部,却坑害了整体
提前报废旧船来拉动造船业,实际是拆东墙补西墙表面上,旧船报废了,对新船的需求上来了,造船业就被盘活了。实际上,这不过是完成了一次利益转移。强制报废旧船,让船东蒙受利益损失;对买新船进行补贴,纳税人蒙受利益损失。所谓的挽救造船业,不过是拿民众的“血”输送给造船业。造船业这面墙不倒的代价,是民众利益这面墙倒了。
人为的维系造船业,是鼓励产能过剩一位网友在跟帖里感叹道:政府经常表现出对产能过剩痛心疾首的姿态,可当市场之手真的开始调整产能过剩,政府又伸手对抗,要把产能过剩维系下去。
如此,企业的冒进和政府的不当干预没有受到惩罚,反倒得到鼓励
造船市场不景气源于航运低迷,政府补贴只是人为制造需求
03 不过这样的计划却真能拉动GDP
毁船挽救造船业实乃对能拉动GDP的“破窗理论”的应用,这种理论很受政府欢迎所有将破坏视为一个增长机会的看法,其实都是来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最早出现在法国19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的书里,他假设一个人砸碎了理发店玻璃窗,这一行为虽然对理发师造成了破坏,却为玻璃生产商制造出商机,经济因此被盘活了。
打碎玻璃的行为看起来确实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如果玻璃没有打碎,这个玻璃工人在家休息,肯定不如它修玻璃更能创造GDP,玻璃厂多生产一块玻璃,肯定比少生产一块玻璃更能创造GDP,这也是“破窗理论”受欢迎的真正原因,因为它确实增进了GDP增长。而以“GDP为纲”的政府,自然就是这种理论最大的爱好者
然而拉动GDP和社会福祉的增加是两回事评论员郑褚对这种“破窗理论”评价道:衡量富裕程度不仅仅看GDP数字。茅于轼说美国很重视财富的积累,造一个火车站一栋大楼,要翻来覆去用上几十百把年,这跟中国建了拆拆了建产生的GDP很不一样,积累财富的水平也不一样。
当我们拿财政收入去补贴造船业的时候,我们的福利却没有了。那笔钱本可以用来给孩子买校车、给病人付药费。或者直接减税,让家庭能在周末去商场消费、去国外度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