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2013年4月,窗外的桃花已然开得热闹,修船业的寒风却依旧瑟瑟逼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余震不断的传递效应,立新人奋力拼搏着。一名穿着电焊服的立新厂员工站立在江边的微风里,望着驶向远方的“长江绿洲”一点点淡出视线,他长长地吐了口气,又回头走进车间,为新的挑战继续拼搏…… 做足准备 迎接未知挑战
后经济危机时代,许多私营船厂在久等未至的业界曙光前纷纷倒下。“长江绿洲”的前身“南通骄傲”便出自一家私营造船厂,在建造近九成的时候,因船厂倒闭而被拍卖给了如今的新主人。5年里几经辗转,直到2013年1月11日,“南通骄傲”终于谦虚地驶入了黄浦江边的立新三林厂区,期待自己的重生。
“长江绿洲”为34000吨散货船,长179.9米,宽29.1米。立新船厂此前从未建造过船舶,承接此次续建工程,面临的挑战不断。“整个修造过程与平常的修理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是介乎于修船和造船之间的项目,讲究整套系统的完整性以及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的完美结合,对我们的技术实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该项目的经营员狄建峰解释了工程最大的难点所在。
不同于以往只需按照船东列出的项目进行整修,此项工程一是必须完成船级社告知的遗留项目;其次,面对身世复杂的“长江绿洲”,技术人员还必须对全船进行系统排摸,仔细勘验,找到需要整修的项目。“没想到会面临如此多的不确定、不知情、不符合常规、不按照常理,这次全方位、多角度的挑战和突破是前所未有的。”回忆起当初整整一周时间的勘验经历,船东技术部代表黄道献也感慨遇到了太多的始料未及。
接下来,项目小组成员为“长江绿洲”制定了庞杂而详细的总工程计划,着手开始调配甲板、轮机、电气等各组施工人员,最多的时候一条船上安排了百多号人一齐开工。一切都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虽然无数的意外与挑战每天都在发生,但众人齐心协力,工程进度始终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着。
说起这项工程,负责现场指挥协调的总管范赛华滔滔不绝:“该船存在着极大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图纸和资料不全;现场施工布局混乱;没有调试记录及参数;所有工程进度无从查证;隐蔽项目根本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所有设备都没有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持;其后续的完整性调试工程难度非常高。” 多方协作 不畏艰难险阻
一开始,大家从“BV”船检处了解到甲板工程主要有两个大项目没有完工,分别是舱盖板系统和甲板克林吊系统。而在实地勘验和进一步细致的测算后,甲板主管徐伟发现存在的问题远不止预先所想的那样简单。最突出的问题便是舱盖板端部铰链底座存在着严重错位,反顶没有相对应地加强,舱口围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等等。不解决这些问题,舱盖板在开关运作中就有可能发生底座与主甲板撕裂的情况。
之后,在甲板克令吊中也发现了类似问题,而克令吊底座的任何瑕疵都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必须把发现的每一处缺陷处理掉。徐伟立即找到相关负责人,会同工程部、技术科、船东一起研究、推算,最终制定出了确实可靠的施工方案,并得到BV船检的认可。
续建的另一个重头戏在机舱项目,那是整条船修整的核心所在。由于不知道机舱设备、管路、电线走向的具体情况,施工队必须从最基本的设备管路开始检查。轮机车间组织全体主管和工长参与排摸,从船头到船尾,从大桅到机舱,从克林吊到双层底,对数万米管系、3000多个阀件、100多套设备逐个查验,终于摸清了所有电线的布局走向,做好了完整的标注,便于后续的调试,而这些仅仅是工程的一个开始。
让轮机主管丁大勇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他从之前的一份资料发现,“长江绿洲”主机中间轴的轴承曾在2011年试航期间出现发热的现象,这立即引起了团队的高度重视。中间轴承发热不单单是轴承的问题,牵涉的环节很多,包括轴瓦、中间轴、中间轴负荷等一系列部件。为此,立新船厂特地从兄弟单位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请来了造船组的工程师团队进行指导,对每一种可能性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修理方案。
不畏艰险的工作精神不仅仅存在于一线生产部门,作为后备支撑的技术工艺室同样奋斗拼搏着。面对设备上的技术问题和人手少、时间紧的资源问题,员工们没有畏惧和退缩,部门领导亲自带队,同技术员一起加班加点。经过十几个昼夜的通力合作,终于在清明小长假后将4套(计10000多张)船舶试航急需的图纸打印出来,确保了船舶取得试航证书。之后,他们继续马不停蹄地绘制完工图纸,将剩余的9套(总计20000多张)图纸如期交到船东手中。 驻足坚守 焕发全新活力
4月10日,“长江绿洲”顺利离开三林码头,90天的时间,不仅“长江绿洲”重获新生,立新船厂又何尝不是经历了一次蜕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立新人以他们众志成城的决心和毅力打赢了一场硬仗,精湛的技术水平和高标准的修船质量得到了船东的充分肯定。
5月3日,船东代表亲自前往船厂递上了感谢函,信中这样写道:“‘长江绿洲’修造困难重重,但令人欣慰的是立新船厂敢于面对挑战,敢于正视困难,不回避工程、技术甚至是体制习惯上的弱点,焕发出的活力让船东也体会深切。”
在船舶修造行业全面萎缩的今天,立新船厂没有自哀自怜等待援助,亦没有收缩业务坐吃老本,处于低谷期的立新人仍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自营自救之中……
“长江绿洲”修造工程对于立新船厂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从修到造的转变,是工艺技术上的突破,也是产业模式调整的一次突破。坚守在最困难的环境中,立新人不断总结经验、自省弯路,信念从未动摇。困境,使其变得愈发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