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世界船舶产业东移正在上演,中国有望成为第一大造船大国,而福建深水港口岸线资源居全国首位,适宜发展大型船舶产业,福建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因此多次专题研究我省船舶工业发展的问题,把船舶工业列入“六大重大战略产业”之一,省委书记卢展工曾批示要做强福建船舶业。目前全省已形成了福州、厦门、泉州、福安四大修造船基地。
但是今年以来,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加快、钢价持续走高及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三重压力不断挤压船企利润。面对困境,福建船企开始“抱团”采购主机和大宗原材料,提高合同首付款比例,增加汇率风险分担条款,此外还通过骨干船企当“总装厂”,民营船企协作分工,加快造船速度。
【行业调查】订单排到3年后造船厂却喊亏
走进福州马尾造船厂,几十米开外就能听到船坞上传来的忙碌声响。
记者上周前往船厂采访当天,正好赶上码头上的工人在为一艘新船做最后的补漆工序。现场的陈师傅说,新船8月4日下水试航,前一次交船时间是7月28日,两艘船的建造几乎同步。
陈师傅所说的是700箱集装箱船,也是目前我省船业在国际叫得响的自有品牌之一。全省叫得响的批量船还有4900卡汽车滚装船、海洋多用途工作船等。品牌船的成功建造,吸引了国际航运商的目光,许多船东找上门来。马尾造船厂在过去5年内已交付 700箱集装箱船31艘,目前手中还有35艘订单。
对船业来说,每天造不同的船赚不了钱,批量生产才可缩短生产周期并赢利。
一家欧洲运输企业前两天到我省洽谈船舶采购事宜,却被告知3年内交不了船。省内4家船舶骨干企业―――厦船重工、马尾造船公司、东南造船厂和福宁船舶重工均告诉记者,船业采取“订单生产”的模式,他们现有的订单还要做三年。省船舶工业集团党办郑主任说,省内龙头船企的生产任务都排到了2011―2012年。
不只是国有造船厂,福建省冠海造船工业有限公司等不少民营船厂的2010年造船订单也已落实,有些订单已安排到2011年。
记者从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获悉,目前全省船企手持订单已有400多艘,其中省船舶工业集团今年上半年新接45艘。
订单并未给船企带来太多惊喜,作为一项资金、劳动力、技术密集的行业,受银行贷款紧缩的影响,小型船厂的贷款难度越来越大,更大的压力来自远期订单。
“现在交的船至少是两年前的订单,合同价格不变,成本却不断上升。”马尾造船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林樱尧说。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加快,钢材等原材料、设备以及工资成本大幅度上升。
钢材是造船的主要原材料,对于钢材涨价,马尾造船公司负责物资采购的王校权经理深有体会,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造船企业是钢材消费的大户,钢材在大型钢结构件、压力容器以及船身等制造成本中所占比例高达50%~60%,钢铁价格上涨,使造船企业成本压力增大,平均造一艘700箱集装箱船需3500吨钢材,钢材从去年开始每吨就涨了3000元,如此算来,仅钢材成本就多了1000万元,这不断吞噬着造船利润。
令福建船企更为担忧的是,受供求关系、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船用钢材价格仍可能上涨,“面对宝钢等大型钢企,福建船企根本没有定价权”。福安的不少船企表示,如果船用钢材接下来继续涨价,中小船企将面临着倒闭的风险。目前船用关键设备如主机、甲板机械、导航通信仪器等80%依赖进口,这些设备价格也不断上涨。
除了成本上涨,我省船企的出口订单占造船量的90%以上,造船这一资金密集型产业因汇率等问题产生了越来越大的风险。
面对人民币升值,很多出口企业不敢接长期订单,船舶行业的特点是订单远期化。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其旗下船企的汇差损失多达31214万元,仅汇率一项,船舶出口利润几乎被吞噬。
【应对策略】提高首付降低订单风险
记者了解到,困境中的福建船业正寻求自救,在主机及大宗原材料采购运作上,开始积极调整采购策略,争取采用“抱团”对外谈判订货的方式,以量的优势争取订货主动权。
据介绍,造船企业长期以来遵循分期付款原则,双方在签订合同时由船公司支付船价的10%,上龙骨时支付10%,下水时支付10%,至交船时付清剩余款项。随着金融风险的加大,船企今年已将首付增加到15%~20%。
同时,在新接单合同中增加汇率风险分担条款,比如约定汇率在7~6.5之间为可接受范围,如果交船时低于6.5,船东要按一定比例补偿损失,比7高则由双方均分相应汇兑收益;此外,还约定2010年以后国际海事组织执行新的规范造成的损失,由船东进行补偿。
并非所有船厂都有这样的谈判筹码。记者了解到,除了省内4家国有船厂以及少数几家较大规模的民营船厂,全省多达250多家的造修船企业仍缺乏议价能力,一些船厂依然只能早收汇、早结汇,减小汇差。
民营船企生产部件骨干船企总装
不管是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的融资问题,还是参与国际竞争,船舶企业是越强大越好。
采访中,记者看到,伴随着汽笛声,一艘满载集装箱船制造分段的运输船,从闽江与乌龙江交汇处,横跨闽江运到马尾造船公司的船坞码头,运输船上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是福州诚辉船业有限公司的。
这家民营船企已同马尾造船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负责为马尾厂的集装箱船和集装箱滚装船制造分段。
“考虑到现有场地有限,从去年开始,为了加快生产速度,我们就把船的分段件或者整条船以及船上的轻装件分包给周边造船厂。”王校权告诉记者,合作船企有平潭的利亚、仓山的诚辉和长乐二轻。平潭利亚造船公司为其加工舱口盖,形成舱口盖专业化生产基地,同时将承接70m三用工程船及3.2万吨散货轮;诚辉为其年加工分段2万吨;长乐二轻为其生产船舶舾装件。
厦船重工也已开始培育协作厂,将其分段扩散到漳浦一帆重工和龙海新胜海公司生产,分别形成了年产3万吨和1万吨的分段制作能力。东南船厂船体分段外协量目前每月达800吨,正筹划实施管子加工和舾装件外协。
事实上,与骨干船企订单排到2011年不同的是,省内多达250多家的民营船企却面对技术、设备等各个方面的难关,看到“大餐”却没能力吃,与大船企形成产业链关系,也更容易获得银行授信。
“国有造船企业与民营造船企业共享商机,可以成为福建省造船行业抢夺国际造船‘大餐’的捷径。”省船舶工业集团负责人称,骨干船厂可与民营船企协作分工,把部分船体及部件的制造给民营造船企业,让骨干企业成为总装厂,这样既能缓解骨干企业生产场地不足的困难,又可以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黄祥顺告诉记者,省船舶工业集团下属骨干船企将走总装造船路线,今后将着力研发和设计等领域。
被政府列入重大战略产业
省委书记卢展工曾批示:“造船业,可作为一个大的项目,形成合力大推进。”省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多次专题研究我省船舶工业发展的问题,把船舶工业列入“六大重大战略产业”之一。按照全省船舶工业规划,2010年福建船舶生产能力将达到350万吨,力争达到500万吨,实现销售额300亿元;到2015年船舶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实现销售额500亿元,船舶总量占全国造船份额的15%以上。
为了做强船企,罗源目前正在建30万吨的船坞,马尾造船公司30万吨产能扩建工程已完成准备工作,厦船重工三期船坞工程进入审批实质性环节,东南船厂三期技改已进入征地程序,这些都已列为省重点项目。为了迎接未来游艇业消费的“制高点”,厦门和漳州规划了游艇基地。
而作为内地最大的民营船舶修造基地,为扶持船舶修造业的发展,福安市还成立了福建首家专门为民营船企提供信贷服务的担保机构。(海峡都市报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