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义乌产的打火机、指甲油等海运危险货物出口国外,还是全国最大原油中转基地的油轮往来,茫茫大海上,每一条轮船的进出,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油污风险。记者从3月1日召开的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新闻发布会获悉,浙江海域在危险货物吞吐量、油品吞吐量以及超大型油轮进出港艘次都位列全国第一。一旦发生海上油污事件和船只人员遇险事件,急需快速应急处置能力。
浙江海域内的油污风险有多大?看看辖区内船舶的繁忙程度就知道。近年来,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强省”的推进,许多大型的石油、化工、船舶以及石油储备和能源中转基地不断“落户”,海上危险货物运输量随之猛增。
据了解,目前浙江辖区拥有全国最多的油码头(216座),其中包括7座30万吨级接卸能力的原油泊位,国家首批四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就有两个分布在浙江沿海(宁波镇海、舟山岙山)。作为我国石油中转的重要港口,2012年,全球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宁波-舟山港的散装油品到达量和发送量达1.59亿吨,占全港货物吞吐量的三分之一,位列全国港口第一位。
“除了油品,其他货运船只来往更是繁忙。就2011年统计数据来说,浙江沿海港口完成8.7亿吨货物吞吐量,159.85万艘次船舶进出港中,其中危险货物进出港数量为25896万吨。一旦发生重特大船舶污染事故,将造成航运、渔业、临港工业、
旅游和海洋环境的严重损害。”浙江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副处长李宇介绍说。
面对如此严峻的海上船舶油污风险,如何才能确保平安?“在油轮监管上,不仅大型油轮进港许可和作业审批都严格把关,还通过VTS动态全程监控。”李宇称,对超大型油船的航行和作业计划,从进入辖区时便开始动态跟踪,准确掌握其航行动态,直至船舶最后驶离辖区。“不仅如此,在重载的超大型油轮进入虾峙门航槽之前,还会专门派出海巡艇或拖轮为其‘开道护航’。”
针对海上油污污染的紧急情况,海事部门还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目前,浙江已经投入建成了1000吨级的宁波大型溢油应急设备库和200吨级舟山小型库,用来应对突发的海上油污事件。去年5月初,作为浙江首家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组建的联合溢油应急反应组织——舟山市溢油应急中心的成立,也大大提升了辖区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
“接下来,我们还将整合现有的设备资源,将散落在各个油码头的设备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并采用美国引进的技术,根据风、潮的走向,模拟油污扩散方向,提前采取措施。”李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