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25研究所所长马玉璞研究员有不少新想法,但他最想带到会上来的一份建议是关于“中国创造”的。 “我在研究所一直做科技工作,这些年,我们的技术产品和国外交流很多,感觉国外很多时候利用技术标准打压中国。这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要建议中国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马玉璞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这是‘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必经之路。”
马玉璞深有感触。最近七、八年,725研究所先后参与了国际海事组织(IMO)关于压载水处理装置、船舶压载舱涂料、国际船级社船舶用钢三个国际标准的制定。我国船舶产业的相关技术随之迅速提升,产业效果迅速突现,目前,该所生产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已经卖到英国、挪威等欧洲国家,全世界销量第二;我国船舶使用的压载舱涂料也从七、八年前的全部进口变成如今的全部国产。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马玉璞说,那时他们不了解国际技术标准,总是被排挤在国际讨论的大门之外。“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很多技术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是可以与国外讨论的,我们一定要寻找机会参与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圈子中去,技术标准一定要跟上。”
“这件事情做起来是不容易的,首先要争取参加国际会议,争取参与讨论的机会。”马玉璞希望国家能够鼓励更多的企业、研究所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政策机制上进行引导,资金上进行支持奖励,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上获得发言权,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