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54|回复: 2
收起左侧

无石棉化 造船企业还须“内外兼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3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船舶禁用石棉是大势所趋,造船企业作为出具无石棉声明的责任主体,必须主动采取措施,联合各方力量,构筑起全面防线,以避免船舶因采用含石棉的产品而面临巨大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去年,国内一些造船企业建造的拥有无石棉声明的船舶,在港口国检查中相继被发现违规使用石棉而遭到禁止进港、现场整改、罚款甚至船舶滞留等处罚。这不仅给相关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给其声誉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更为我国船界敲响了警钟。对此,业界专家呼吁,随着国际海事界“禁止石棉上船”行动的深入,作为出具无石棉声明的责任主体,造船企业切勿抱有侥幸心理,需紧急行动起来,主动采取措施,联合各方力量,“内外兼修”,尽早构筑起全面防线,以避免因船舶采用含石棉的产品而面临巨大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石棉曾在全球船舶行业得到广泛使用,但细小的石棉纤维对人体具有极大的危害。有鉴于此,2009年6月5日,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 MSC.282(86)决议,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禁止船舶新装含有石棉的材料。国内船界也随即采取管控措施,船级社、造船企业、船配企业等相关单位密切合作,推动石棉禁用工作有序开展,使得无石棉控制和检测方式得到逐渐完善。不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造船企业的石棉控制水平与相关要求还存在差距。一方面原因是,船舶不同于一般的产品,具有结构复杂、设备众多等特点,而含有石棉的材料又经常被应用于驾驶室、生活区、储藏室、厨房、机舱、各类机械设备、高温高压管路等诸多区域,对其进行全面管控的难度很大,稍不留意就会有“漏网之鱼”;另一方面原因是,各企业之间对于禁用石棉在认识上存在着差距,绝大多数大型造船企业目前已经意识到,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就意味着产品不合格、不达标,会给企业声誉和后期销售带来恶劣影响,而许多中小型造船企业还未认清形势,在行动上比较迟缓。为改变现状,加快船舶“无石棉化”的进程,中国船级社于2012年8月8日发布了关于石棉禁用工作的通函,以有序推进石棉高风险重点船用产品的强制检测。这预示着,船界禁用石棉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而作为禁止石棉上船的最后一道防线,造船企业责无旁贷,必须切实展开行动,让石棉在船上“无处藏身”。
具体而言,造船企业首先在其内部要从设计、经营、工艺、研发等各个环节着力,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有效提高石棉控制工作水平。由于石棉绝大部分存在于配套产品中,物资采购、供应部门须把好第一道关,在采购设备、入库检验等环节严格进行质量管控,要求船配企业出具最新的(3个月以内)产品无石棉检测报告,对不能提供合格检测报告的企业,要禁止其进入供货商名单。同时,生产设计、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等部门也要积极配合,根据国际相关海事规范的要求,在船舶设计、建造的全过程中制订完善的管理预案,做好石棉等有害材料的检测、存放、回收、移除等工作,加大石棉替代产品装船工艺的研究力度。
其次,善于利用外部第三方检测、认证等资源也是造船企业控制石棉上船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许多检测和认证机构相继获得了船级社或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能够提供船舶产品石棉检测和控制服务。造船企业可以与实力较强的检测认证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石棉禁用等工作的开展。同时, 其还可利用与船级社等机构开展项目合作的机会,不断积累控制石棉的经验。
此外,由于许多船舶配套企业信息比较闭塞、技术手段较为落后,导致当前国内石棉替代产品比较缺乏,因此,造船企业一方面要及时传递相关信息,敦促相关配套企业禁用石棉,另一方面则可选择少数重点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加快船用无石棉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步伐。唯有如此“内外兼修”,造船企业才能确保自己建造的船舶真正实现 “无石棉化”,进而推动中国船舶工业的绿色进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从 MSC.282(86)决议 字面上来看,是所有部位都禁止使用石棉了?但是现在貌似国内很多地方还在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以前在意大利,工人都不上来卸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6-27 02:55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