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气船和豪华邮轮,被称为民用造船业皇冠上的两大“明珠”。日前,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旗下金陵船厂承建“泰坦尼克二号”的消息再度进入公众视野,也引发了上海造船界思索:一方面,中国造船业或可借此走出低谷,另一方面,对于上海造船业来说,在国内率先交付液化天然气船之后,能否再度摘取豪华邮轮这颗高附加值和高壁垒的“明珠”? 豪华邮轮尚无中国造
据全球权威邮轮机构与组织预计,2015年、2020年全球邮轮乘客将分别达到2500万、3000万人次的规模。亚太地区将成为未来邮轮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
然而,身为造船大国,中国至今还没有自己制造的豪华邮轮,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去年上半年,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克莱夫·帕尔默旗下的蓝星航运公司与金陵船厂签订了建造“泰坦尼克二号”豪华邮轮的谅解备忘录。尽管业界仍在观望金陵船厂能否最后拿下“泰坦尼克二号”订单,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蓝星航运看好中国企业,这将为中国船厂打入一直由欧洲主导的国际邮轮市场提供良好契机。
从现状看,中国船厂要进入邮轮市场,技术是首先需要突破的难点。中船集团第708所高级工程师吴正廉分析,早在2005年他们就开始跟踪立项,发现豪华邮轮的动力能源技术、船体设计等方面较常规船型更复杂。最让人头疼的是,50多米高、1000多个房间的楼房怎么安在船上?船厂还必须要解决包括噪音、卫生、安全、用电用水等多项技术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在于资金投入。吴正廉估计,现在一艘豪华邮轮的造价约为30亿元人民币。让一家船厂来承担这么大的资金压力和风险,显然不现实。此外,还有一个“隐形”问题,国内船厂在设计上难以透彻理解豪华邮轮上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洋古典文化底蕴。 上海企业积极关注
目前,上海在液化天然气船等高端船舶的建造领域全国领先,但在豪华邮轮、大洋钻探船等方面尚属空白。在造船业持续低迷、“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向邮轮市场“转型”,也许是上海造船业一个新机遇。
据一位曾经实地考察国外建造邮轮船厂的研究人员介绍,论企业的规模和设施,沪东中华、外高桥等上海船厂的硬件条件绰绰有余;软件条件虽有差距,但是经过多年在国际市场的拼搏,也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和一定的技术储备,包括现代造船模式、总装造船工业、船型优化设计,以及焊接、内装、涂装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突破。上海作为我国造船业的龙头,要发展邮轮产业,邮轮研制必须先行。
沪东中华船厂透露,此前一直在关注邮轮发展趋势,并做了一些准备,包括研发小型客轮等。而外高桥船厂相关负责人表示,邮轮不仅包括造船行业熟悉的内容,还包含尚不熟悉的业务。这就要求船厂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和制度。部分沪上船厂则尝试从修船入手积累建造经验。2010年10月,豪华邮轮“歌诗达经典”号因海损事故靠泊中海工业长兴船厂进行紧急抢修。而上海船厂也透露,在十几年前他们也大修过一艘跑香港的邮轮。 能否勇敢“跳一跳”
在吴正廉看来,只要改变理念,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方面有实质性提高,上海完全可以建造出10万总吨级的当今世界主流邮轮船型。“如果我们努力跳一跳,这些困难还是可以克服的。”
随着上海土地、岸线资源日益稀缺,船厂必须创新转型,走高附加值之路。这方面,液化天然气船在上海的研发成功,已经开了好头。2008年4月,中国首艘液化天然气船“大鹏昊”在沪东中华造船厂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造船翻开新的一页。
据悉,上海造船工程学会曾多次召开研制邮轮的专题座谈会。专家金柱青建议,虽然近期内就着手建造豪华邮轮不现实,但是必须尽快拥有关键技术储备,并初步掌握自主设计、装备制造能力。寻找合适的机会,先建造近海航行的中等吨位邮轮,在取得经验和积累资金后再作进一步发展。同时,鼓励船厂与其他行业组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发邮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