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船配设备登船:过了一道坎,还有一座山
降本增效,是近几年造船企业紧抓不放的大事之一。接单难、交船难、盈利难等问题倒逼船企大幅降低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造船企业在国内采购船配设备的意愿比以往更强。然而,购买国产船配设备,并非仅由造船企业说了算,还需要最终用户——船东点头。需要正视的是,当前我国不少船配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都与船东的期望有一些距离,船配企业必须依靠管理提升来提高产品质量,并逐步打响品牌。
造船企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说实话,我们很想在国内采购船配设备,但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依靠进口产品。”一家大型造船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负责人对目前的状况表示无奈。
他说,从价格上看,国内船配设备一般比国外设备便宜,同时运输距离短,可节省运费,并有利于就近得到相关服务;国内造船企业从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量,也很愿意在国内采购设备,使得“造”、“配”相互支持,实现产业链的联动。
但是,目前国内造船企业在采购通信导航设备、船舶控制系统等配套设备和一些关键船用材料时仍以进口为主,一些企业甚至进口部分船用主机。通常情况下,这些进口设备的价格要高于国产设备,以海洋工程装备的核心管材为例,代表性产品的进口价一般比国内同类产品高15%,加上关税后价格高出更多。事实上,造船企业进口船配设备大多是“无奈之举”。
业内人士表示,解决国产船配设备“登船难”问题的关键在于船东,而切实提高国产船配设备的质量则是根本。据上述造船企业的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曾努力和国内一家船配企业联合,向船东推荐后者的船配设备,船东最后点头同意,设备顺利上船,但遗憾的是,这些设备投入运营后,出现了不少小问题,使造船企业陷入了被动局面。该负责人表示,虽然问题不大,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这家船东由此不再信任那家船配企业,甚至对国内其他船配企业也不敢信任。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很苦恼。”该负责人表示,尽管造船企业对国内船配设备持欢迎态度,但由于产品质量、船东喜好等因素,其不得不大量进口船配设备。同时,由于缺乏船配业的有力支撑,我国造船企业和国外企业争抢订单时就缺乏优势,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更加被动。
配套企业:提升管理是根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船配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等方式,使得技术不断成熟,和国外的差距逐步缩小,甚至已经达到了国外水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船配企业虽然迈过了造船企业“这道坎”,但是难以翻过船东“这座山”?
除了技术上的差距,原因更在于管理上的差距,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上述负责人举例说,国内有船配企业引进了日本一家知名船配企业的专利技术,但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管理不严,对细节不够重视,制造出来的设备质量就没有日本原产设备好。又如,很多船机企业都是通过引进国外专利技术进行生产,但一些企业制造出来的发动机的噪声问题很严重。这反映出我国不少船配企业的管理理念比较滞后,管理工作尚不到位。对此,业界专家认为,一方面,国内船配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品牌”的意识,只有意识增强了,行动才能跟得上。另一方面,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因为细节虽小,但影响颇大。这就要求船配企业做好过程监控,对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从源头确保产品质量过硬。
需要指出的是,总体上看,我国船配企业的产品质量正在稳步提升,一些企业在严格管理、确保质量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不仅成为大型造船企业十分欢迎的供应商,而且深得船东信任,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远洋船舶。但我国要成为造船强国,需要船配业实现整体提升,更好地为造船业提供支撑,让船东对“中国制造”有更充分的信心,让更多国内船配设备登上远洋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