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4|回复: 1
收起左侧

建立船配国际标准,中日韩需“步步为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9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随着船舶工业的发展,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标准领域的国际合作正呈现出广阔的空间。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有关研发机构经过近3年的酝酿及协商讨论,于今年9月在上海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传达出在船舶及海工配套设备物资的国际标准领域开展合作的信息,这将对配套产品领域国际统一标准的制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建造一艘新船需要大量的配套设备和物资,在一般商船当中,配套产品造价占船舶造价的30%~50%。然而,配套企业众多,产品规格、性能、质量各异,容易给船舶设计、全球物资采购、设备安装等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需要在这一领域制定一系列国际标准。当前的状况是,部分产品有国际认证标准,部分产品有各国自己的认证标准,还有大量产品则以企业自身标准为依据,甚至无标准,导致船配市场“鱼龙混杂”,不利于其产业和技术的发展,甚至会影响船舶航行的安全。尤其是随着国际社会对船舶环保节能的呼声不断高涨,新型船配产品大量面世,其标准化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对于这一问题,作为世界造船前三强的中、韩、日自然感触颇深,因此,三国船舶工业界对建立船配国际标准的需求较为迫切。
    海工装备领域也是如此。一方面,近20年间,这一领域发展提速,规模迅速扩张,且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由于其大多为单个定制产品,相应配套设备的国际标准化进程更是落后于船舶配套,虽然欧美企业垄断了海工配套市场,但其中绝大部分产品依据的是企业各自的标准,尚未形成国际标准体系。如今,中、韩、日三国的造船和重工企业都在大力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产业,提高海工配套的国产化率,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市场商机制定国际标准,可以成为其推动本国海工配套产品打进国际市场的重要举措,因为只有在海工配套产品的技术和质量等方面有了各方共同遵守的国际标准,才能维护国际市场的公平交易秩序。
    至于要如何开展船舶及海工配套国际标准合作,业界专家认为,中、韩、日三国有关方面应当在合作方式和课题项目上不断探索与逐步深化。由于三个国家的船舶及海工配套技术水平不同,所以其目前不可能对全部配套标准展开全面合作,而应该在先期选择一些国际船舶和海工市场上需要共同研究的项目。这样的课题项目便于三方进行合作和取得成果,而且一旦这些成果被当作国际标准方案提交给国际海事组织(IMO)研究讨论,就比较容易被国际业界所认可和接受,进而成为一项正式的国际标准。例如,环保节能的船舶及海工配套产品研发是业界的热点课题,三国开展合作的常设班子可以从中筛选出几个合作研究的项目,然后分工协作,进行攻关,并在取得成果后先将其作为三国的共同标准予以实施,检验其可行性,再提交给IMO申请制定相关国际标准。同时,三方也可以考虑各拿出一个有初步成果的课题,以此为基础进行完善,进而在国际市场上推广。中、韩、日三国造船界只有坚持不懈地探索挖掘,逐步深化合作,才能在船舶及海工配套国际标准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0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咸宁
建立标准可能要国企先行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5 08:07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