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2|回复: 0
收起左侧

创新商业模式 做自己的伯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8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前不久,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船东向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订造了10艘9200TEU集装箱船,同时与法国达飞轮船公司签署了该批船12年期租赁合同。由主营集装箱业务到投身造船业不过数年的中集集团再次“变身”为船东,这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而且,一次订造10艘超大型集装箱船,更被视作对当前“秋风萧瑟、寒意甚浓”的国际船市的一次超强“逆袭”。
    “造船造成船东”,这曾经是上一轮船市热潮退却后对一些投机型造船企业的嘲讽之语,然而,此次中集集团转做船东显然并非如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中集集团此举是一次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创新商业模式的大胆尝试。在这单买卖中,中集集团不再像传统的乙方那样承担造船业务,而是成了更具话语权的甲方,同时拿下包括设计、融资、订造、监造、运营在内的绝大部分业务。显然,在这条从船舶设计到使用的商业链条中,中集集团处在最为核心的位置,最具话语权。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该集团借机将自主研发的9200TEU集装箱船设计方案推向市场,这对于一个从事单一海工装备建造业务、从未涉足一般船舶建造市场的船企而言,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营销,也成为其主动创造市场需求、挺进高附加值船型竞争领域的一次试水之举。
    主动创造市场需求,这正是中集集团此次商业模式创新的意图所在,事实上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伯乐。今年年初以来,国际船市持续下行,作为主流的船舶订造者,航运公司出现大面积亏损,需求的急剧萎缩使船企进一步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穷则思变”,市场需求的持续萧条迫使一些有实力的船企开始转变思路:何必被动等待船东下单,何不主动创造市场需求?经过前几年业绩高速增长而壮大起来的我国骨干造船企业,完全有实力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创造市场需求。因为,他们手中往往握有符合市场需求的船型设计方案,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而且经过多年国际业务的磨砺,其在营销、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力以及人力资源储备均毫不逊色。
    不过,也应该看到,自己做自己的伯乐,并不是简单的角色转换,而要有充足的准备。分析此次中集集团的案例不难看出,船企要想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有所作为,首先要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思维,具备打通从设计、建造、监造、运营、租赁等全产业链条的实力,能通过总承包占据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从而争取最大的收益。其次,要具备资源整合的能力,这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家国际型企业必备的能力。船企应有意识地把一切业务关联方视作潜在的合作伙伴,通过对这些伙伴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协调好合作方的优质资源,在多赢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后,要注意规避风险。尝试全新的运作模式,进入陌生的领域,企业往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这就需要其充分发挥“运筹帷幄”的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中集集团此次联手达飞轮船、大船集团、STX(大连)的做法,无疑也是想将风险进行分解,最终实现多赢。
    毋庸置疑,在当前的弱市背景下,船企要想做自己的伯乐是一种不无冒险的尝试,中集集团在此单买卖中能否得其所愿,还需要时间证明。但无论如何,其创新商业模式的胆魄、完整的产业链思维、整合资源的能力都值得业界学习和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22 07:11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