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全球造船业极度低迷的大环境下,南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破势而发,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截至9月底,全市海工产业产值达到109亿元,同比增长25.5%,高于同期船舶工业产值增速。 自2007年以来,该市427家规模以上船舶企业中,有29家成功转型为海工装备企业,赢得了发展主动,抵御住了市场危机。海工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目前规模以上企业数已达31家,海工产量占全国的1/3。 当地龙头企业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的出口订单目前已经排到了2016年,产品供不应求。 据南通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该市海工产业能够快速发展,一方面由于船舶产业转型升级起步较早,另一方面得益于产业的集聚效应。南通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集中力量提升水平、壮大规模。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建成了以主城区为主的船舶海工研发服务高地,以国家级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海工船舶装备工业园,以沿江沿海省级开发区为主阵地的船舶海工基地,以苏通科技产业园为平台的船舶电气产业园,汇聚了中远船务、中远川崎、吉宝造船等一批旗舰型企业。 海工产业研发能力持续增强。该市海工产业已形成了以南通中远船务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熔盛重工、中远川崎、明德重工等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为支撑的涵盖国家、省、市三级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还集聚了斯达瑞、海纳德、欣通、贝斯特等一批专业从事船舶、海工产品设计的技术服务外包企业,为中小船舶、海工企业提供产品设计、技术咨询等服务。 为实现到2015年,全市海洋工程及特种船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的目标,该市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配套”方向发展,重点突破深水钻采加工储运装备的建造技术、动力定位和深海系泊技术等关键系统的核心技术,在高端环节寻求发展。同时,更大力度地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根据需要在项目用地、启动资金、示范应用、项目贷款等方面按“一事一议”原则给予特殊优惠政策支持;并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贯彻国际标准,推动现有优势船舶配套产品快速进入海工配套领域;制订首台配套产品首制首用奖励办法,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简化船级社认证补贴手续,鼓励企业通过船级社认证;建立本地化采购联盟,鼓励重点总装企业牵头,与本地配套企业结盟,实行优惠价格、便捷供货、互惠互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