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4|回复: 0
收起左侧

打造坚船利器,做海洋科考坚强后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4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龙船客服 于 2012-9-26 09:36 编辑

随着我国极地和大洋科考、深海探测等海洋科考活动频繁进行,远洋科考船的数量不足及船型老旧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科考工作进一步开展的瓶颈,这也向我国造船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近几个月来,我国 “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起航执行第二十六航次大洋科考任务、“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成功完成7000米级载人深潜试验、“雪龙”号科考船即将结束第六次北极科考活动,这表明我国海洋科考工作正按照国家海洋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承担着我国海洋科考重任的主力船舶大都是船龄为二三十年的老船,而且数量明显不足,这与我国海洋科考日益增长的需求很不相称。为此,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在今后5~10年内建造至少10艘新的科考船。这对于担任装备“供给者”角色的造船人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必须加快海洋科考船的研发步伐,为我国探测、研究、开发利用海洋方略的稳步实施提供坚船利器。
    目前,我国现役的大中型科考船有15艘,约占世界总数的3%,在数量上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海洋科考大国相距甚远,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计、建造或后期改建的,已经或接近退役,性能和设备也比较落后,船上大部分海洋探测设备和科研仪器未能及时更新,整体配套不完善,探测手段落后、探测覆盖范围小,只能对样品和数据进行初加工和保存,存在着数据处理周期长、准确性差等问题,缺乏与陆上实验室同步联合处理的能力,难以满足多学科联合考察的要求。同时,这些有限的科考船分属多个部门,导致管理分散、运行效率不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海洋科考装备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开展海洋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瓶颈。当前,人类正在以新的姿态不断拓展海洋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实施新的海洋战略,新一轮海洋竞争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而我国要想建设海洋强国,实施海洋战略,必须“装备先行”,大规模建造包括新型综合科学考察船在内的先进装备。对此,我国政府及各涉海研究部门已经达成了共识,并吹响了行动的号角––我国新建极地科考破冰船基本设计合同已于7月31日正式签署。
    面对这一新兴的装备建造需求,我国船企是否做好了准备?随着海洋科研开发不断向深海挺进,科考船目前正朝着高综合作业功能、高静音和绿色环保性能、高自动化和信息化、强调查功能、甲板作业模块化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受制于需求小、研发周期长等问题,我国船舶设计和建造企业目前在技术和人才储备、设计水平、配套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先进的科考船建造企业相比差距较大,一些船型基本设计和关键技术设备不得不依赖进口。因此,要跟上海洋科考的步伐,我国必须加紧行动,增强有关装备的研发能力。专家建议,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要设立船队建设专项,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平台,调集各方力量促进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作为海洋装备建造的主要承担者,我国相关船舶企业要紧跟世界科考船整体绿色化、装备模块化、作业便捷化、环境信息化、人居舒适化和标准国际化的发展潮流,仔细研究其在设计、建造及船舶配套等方面有别于常规商船的特殊性和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技术、人才储备工作,并结合自身专长,把这些年来在商船设计、建造等方面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尽可能移植过来,打造出性能先进、适用性强的装备,支持我国海洋事业健康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目前综合性能最先进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号科考船已于近日建成交付。我们应该以此为发端,抓住“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事业的有利时机,奋起直追,激流勇进,研制出更多先进、可靠的装备,成为我国海洋科考最坚强的后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21 22:59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