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4|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国海工装备仍以中低端制造为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3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东营
坐在长条形会议桌的一边,亚星锚链董事长陶安详点上一支烟,踌躇满志。“我们要扩大系泊链生产,争取在这个领域做到世界第一”,陶带江苏泰州本地口音,脱口而出——亚星内外,这句话他已重复多遍。
由亚星锚链研发制造的R5级系泊链已成为一张“名片”。去年8月,“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舟山群岛附近海面调试,遭遇14级台风“梅花”正面冲击,惊涛骇浪中,全凭12根亚星牌系泊链“定”住乾坤。
系泊链是深水石油辅助设备,此前以R4级系泊链为主,更高强度R5级系泊链在国际上还是首次出现。早在数年前,陶安详就看中海洋装备这个市场,谋求转型。
世界油气开采转向深水,以深水为特征海洋装备市场爆发呼之欲出。不仅中集来福士、振华重工、中船重工等传统海洋装备制造商加大深水业务力度,宝石机械、宏华集团等陆上钻井商也已进军深水。
深水之中,蕴含财富,也暗藏风险。过去三十年间,在海洋装备制造业,中国以中低端制造为主,处于世界“第三梯队”,此次以“海洋石油981”为开端的深水装备业,能否打破欧美、韩国、新加坡主导的世界海洋装备格局,实现崛起?
“981”效应
2012年5月9日,经历了三年的建造,“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海域打下第一口钻井。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海洋石油981”已成功在南海钻下三口井,正准备挑战荔湾2-1-1区块2500米水深。
“海洋石油981”是我国自主设计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环境为世界上海况最为恶劣复杂的南海海域,作业水深能力超过3000米。中海油工程建设部副总经理、“海洋石油981”项目总经理林瑶生告诉记者,“海洋石油981”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在提升国内自主设计和装备制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石油981”成功建造、运行,中海油总体设计能力得到实践验证。来自中海油方面的资料显示,“海洋石油981”由中海油联合美国F&G(现由振华重工收购)作基本设计,中海油再作详细设计。中海油拥有船型基本设计知识产权,并自此掌握了深水半潜式平台自主设计的能力。
“对中海油来说,掌握自主设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林瑶生解释说,全球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你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所需的东西,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东西组合一个行之有效的系统,并为你所用。
事实上,作为国家央企,中海油建设“海洋石油981”之初,便考虑籍此机会带动国内装备业发展。“海洋石油981”选在多风浪的中国海边制造,本身就有扶持国内工业的意图。据林瑶生介绍,中海油高层多次强调要尽量选用国内设备。“981”项目组在设备选择时,会权衡国内企业的技术实力、经验,以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国内产品。
亚星锚链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生产R5级系泊链之前,亚星在系泊链生产上以R3、R4级为主。“981”项目组考虑到平台定位另有一套动力定位系统,系泊链定位纵有问题,也无大碍,便联系亚星锚链,提出技术要求,邀请对方投标。
陶安详承认中海油促进了亚星锚链R5级系泊链的研制,“本身中海油这个项目存在对我们就是莫大的激励,我们有信心拿下。另一方面,研制虽以亚星为主,中海油专家不定期到厂考察,在技术指导上也给了不少帮助”。
“海洋石油981”国产率大约为40%,除锚链外,平台为外高桥造船厂制造,以及水密门、钻井泵等均由国内厂商提供,鉴于“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恶劣海况中超深水作业,这些厂商也一跃在相关领域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对亚星锚链来说,“海洋石油981”是一张活动的宣传“名片”。 “我已经向中海油承诺,只要我还在,亚星就会为‘981’锚链负责到底”,陶安详告诉《能源》记者,经过去年的台风考验,亚星R5级系泊链已逐渐被国际油公司所认可,仅一年间,亚星便进入了挪威石油、巴西石油、英国石油等国际石油巨头供应商名录。
当前,亚星锚链已通过资本市场融资20多亿元人民币,计划在镇江进一步扩大系泊链的生产能力,“亚星未来的战略重心将转向系泊链”。
体制之变
深水装备制造仍是海洋装备制造的一部分。过去三十年间,除部分关键设备外,中国在300以下水深石油装备制造上,已基本能够实现国产化。
但制造能力并不等于市场占有。在世界海洋装备市场,欧美等国垄断着设计与高端设备制造领域,属于“第一梯队”,韩国、新加坡则从造、修船起家,在掌控大部分装备制造业务基础上,逐渐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位列“第二梯队”,而中国则处于中低端制造环节,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进行简单加工制造工作,属于“第三梯队”。
这与我国过去海洋装备发展体制相关。改革之初,在成立中海油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同时,国家还成立了海上石油设备领导小组,由国家经委领头,协调各部委发展海洋装备。
中国石油石化设备协会副理事长赵志明是当时海上石油设备领导小组成员之一。他回忆,当时海上石油设备领导小组通过出国考察,将海洋装备分为28个系统,分给原机械部、冶金部、航空部等相关部委各自发展。
“当时国家走的也是引进、消化、吸收的路子” 赵志明说,各部委分到任务后,下发给下属企业,企业主要通过购买设备、引进技术来从零开始发展海洋装备。“当时的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现蓝石集团前身),所领到任务是发展钻井系统,后来是从原美国国民器材公司(现美国国民油井公司)购买的设备。”
一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种计划体制造成的弊病在于缺乏市场主动性,同时以满足国内海洋油气开发自用的目标也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导致海洋装备难以形成规模,最终又因为没有规模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反过来又抑制企业发展海洋装备的意愿。
以“海洋石油981”项目为契机,深水装备制造业得以在市场环境下生长。中海油基于开发深水油气的目标制造“海洋石油981”,并在国际招标 。国内深水装备则为利润所驱使,竞选投标。上述专家认为,中海油虽然在其中起组织协调作用,但国内深水装备企业基本动力仍来自市场。
另一方面仍是如此,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业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原先由国家主导的装备研制体系已退为“引导”,主要通过税收、贷款等倾斜政策扶持。企业仍可基于市场,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自主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与国内陆地石油装备市场不同,中海油旗下并无实力强劲海洋装备企业,这与由石油部转化而来中石油不同。中石油旗下拥有宝石机械等一众品类齐全的装备企业。因此,中海油进行装备招标时,可以公平促进竞争。
不过中海油总工程师曾恒一告诉《能源》记者,发展深水石油装备,紧盯国内市场还不够,国际化是必由之路。他认为,中国发展深水石油装备,技术并不是大问题,“如果国家真正下大力气去做,五年时间,中国就可以在技术上赶上世界水平”。
按照曾恒一的逻辑,过去发展思路的短视,使得海洋装备只满足于“可用”,忽视了市场竞争力,当前国际深水装备市场非常成熟,由少数几家企业垄断,国内企业更没动力去发展深水装备。他认为,国内深水装备市场非常有限,要想真正发展有生命力的深水装备制造业,必须是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深水装备制造业。
后发壁垒
但要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力谈何容易。深水装备市场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由国外几家企业垄断。一位国内石油装备企业负责人在一次业内论坛上发问:我们可以制造出适用于深水的设备,问题是,这些设备在国际上都对应有成熟设备,“谁来第一个吃螃蟹?”
一般来说,国际上油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合作供应商目录,设备招标只在目录中的供应商进行。据介绍,要进入供应商目录,有自我推荐和油公司主动联系两条道路,但多数情况是,中国企业发去推荐材料,往往石沉大海,进入供应商目录中国企业少之又少。
由于深水石油装备对技术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在深水中钻一口井,需耗资近亿美元,一旦某个设备出了问题,带来将是巨额损失。这使得国际深水石油装备市场更注重看你的资历,经验充足、安全记录高的厂家将是首选。
“这里面有一些歧视的原因”, 陶安详解释,国际上对中国企业不信任,但关键还在于缺乏使用经验,国际不会考虑这样的设备企业。
即便你引起了油公司的兴趣,接下来还需迎接一拨拨的专家审查。从亚星锚链的经验来看,审查时间在半年左右,范围涉及质量体系、安全管理、社会责任、环保、技术等,甚至还会要求“遵守日内瓦人权公约,不得歧视同性恋”。
不过得益于国内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国内深水设备制造商们有了一条相对容易的跨越之路。眼下中国海洋油气正在进军深水,中海油提出要再造一个“海上大庆”,未来将会投资更多深水设备。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在一次业内论坛上建议,南海北部的斜坡蕴含大量的油气资源,中国的深水装备、技术,要围绕这一点来开发。
中国低人力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也能发挥作用。一些常见的情况是,国际上一些集成商拿到订单后,会转包给中国企业制造。林瑶生建议,突破国际深水装备市场可以从分包商开始。
宏华集团是一家世界数一数二的陆地钻机企业,目前也已进军海洋装备。其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同样遇到这种情况,谁也不愿“尝鲜”。宏华的策略是,发展自己的工程维修队伍,通过维修服务,来得到曲线使用自己产品机会,积累“资历”。
林瑶生认为,深水石油装备进军国际市场,技术固然是重要一方面,对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和文化的认同也十分重要。“国际上的企业不怕你犯错,他们欣赏的是犯错之后,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案,他们最怕的就是出了事瞒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4 16:03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