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船舶订单的短缺迫使船厂开始争抢合同。在中国本土的122家中小船厂(本文所指“中国本土中小型船厂”是按照2011年产量计算,在中国所有私营船厂中,除去前20强)中,没有什么比这个问题更加严峻。这导致部分船厂要么倒闭,要么与他人合并。 快速发展 在造船的热潮中,2006年-2007年,中国本土中小型船厂产能迅速扩张了4-5倍,导致交付量亦快速增长。2004年,中国本土中小型船厂出产船舶共70万修正总吨,2011年增长至390万修正总吨,占中国总产量的20%。然而,过去的18个月,这些船厂都出现了订单急剧下滑的局面,从2012年初至今,中国本土中小型船厂只得到42万修正总吨订单,相当于同一时期他们交付量的19%。 生存困境?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较小的中国船厂依赖油轮和散货船订单。这些类型的船舶占到中国本土中小型船厂交付量的63%(按修正总吨计)。尽管新造船价格相对较低,但这些订单最近有所限制。与实力强大的同行不同的是,小型船厂往往不能通过为船东提供慷慨的融资服务刺激新业务。缺乏国家的直接支持和获得融资的难度加大将进一步限制船厂的发展。最近,中国银监会称收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这使得小船厂无论在开发新型节能设备还是多样化产品组合上都面临困难。 多样化经营 基于当前的新造船订单趋势,预计2013年-2014年,中国本土中小型船厂的交付量将会下降,到2014年,其占中国造船总产量的份额也将下降到6%。122家中小船厂中只有25家在2013年后还有船可交。因此,似乎会有部分船厂关闭。蓝天船厂和金港船厂已经申请破产,而东方造船的业务已经暂停。 尽管如此,许多本土中小型船厂以建造非商业船舶求生存,如渔船或者游艇。此外,部分船厂也开辟了修船(如旅顺)或拆船业务。船厂顺应改变的意愿使大规模倒闭现象似乎不太可能发生。再者,即便全部小型船厂都关闭,中国也仅仅损失20%的产能,尽管中国75%的船厂都是中小型规模。这意味着全球船舶产能的8%。因此,任何船厂的关闭都可能有助于缓解未来几年的产能过剩,但这并不是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的迅速全面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