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船业整体低迷,细分市场上的渔船制造却依然红火,那么其上下游的渔船维修等配套产业是否存在同样的市场机遇?”27日,本报报道《本地渔船制造业逆势增长,一到旺季––周边渔民排队等造船》之后,引发业界的普遍关注。带着问题,记者再次将目光聚焦渔船修造产业。
6500条渔船多外出维修
“在休渔期的维修旺季,由于本地没有泊位,渔船需要跑到福州、宁德以及浙江一带维修。”晋江市金泉造船厂总经理周文泉告诉记者,这样一来,渔民除了支付维修费用之外,还要承担一笔数目不小的往返程燃料支出。
“服务年限长一点的渔船,一旦进港休渔,就要提前向修船厂下发订单,以确保及时得到维修。”在晋江深沪国家级中心渔港,渔船船东杨先生告诉笔者,目前泉州地区船舶维修厂数量极少,所以船台非常紧张,大一点的维修基本上需要“拿号排队”。
事实上,此前公布的一组数据也表明了泉州修船行业目前所处的尴尬境地。根据福建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2011年我省修船产值24.5亿元,其中漳州龙海地区产值3.2亿元,军工企业产值2.0亿元,宁德福安地区产值17.6亿元,福州地区产值1.5亿元。而坐拥斗尾港、石湖港深水岸线,且临港制造业发达的泉州,在船舶修造业务上的产值,却几乎处于可忽略不计的程度。
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目前泉州地区大小渔船约有6500艘,造价上千万元的渔船上百艘,小渔船维修成本一年要几千元,而造价千万元级别的渔船维修费用则可能高达百万元。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人士表示:“仅是本地商船和渔船,年维修资金就在亿元以上。”
本地渔船厂无暇修船
“因为船舶维修同样需要相应的场所、设施、资质条件,满足条件的渔船修造企业本来就不多,加上造船厂忙于造船,维修方面自然无暇顾及。”周文泉表示。
据业内人士介绍,渔船维修主要包括小修、坞修和检修三类,还有因意外事故造成的临时修理。其中,小修一年一次,主要对船体和机舱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修理。坞修要求在船坞内对船体水下部分的构建和设备进行检查和修理,平均两年一次。检修是最大修理类别,对船体和所有设备及各类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和修理,大约五年一次。从目前来看,“本地大中型渔船的坞修和检修大多在外地的修船厂进行”。
“从长远来看,这是行业新‘蓝海’,本地还是应该着力发展渔船维修业务。”长期关注海洋经济的本地证券界资深人士认为,一方面这是一个渔业经济的民生配套产业,从另一方面来讲,在船舶业四大业务板块中,修船属于稳定性业务,无明显周期性,只要有足够数量的船,就永远具备维修的市场需求。
大型船厂可分出精力
“在造船业整体不景气的背景下,国内外不少船厂包括著名的不来梅港劳埃德造船厂在内,正在将主要精力转向修船业务,以填补新造船订单短缺留出的缺口。”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专家表示。
业界资深人士分析,修船业的利润水平在20%左右,高于造船业的5%到10%,斗尾港一带的大型造船厂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的海岸优势,以及现有的修造设备,专注发展修船业务。
“与商船相比,渔船虽然体型小,单船维修费用也较少,但是数量庞大,如果能够利用现有的修造设施成功开拓修船业务,年度产值数目应极为可观。”据介绍,仅以坐落在斗尾港的泉州船厂为例,“待3号、4号船坞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四坞十五泊’的格局”。而在航运及造船业走出行业性低迷之前,将其开发起来作为大中型渔船和远洋捕捞船的维修基地,是一个可行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