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有的上百万艘渔船,而今有了标准船型––5月底,中国渔业船舶检验局首次发布了全国十大渔船标准化船型:41.38米钢质拖网渔船、43.6米钢质灯光围捕渔船、37.8米钢质单甲板灯光围网渔船、32.98米玻璃钢拖网渔船、21.3米玻璃钢拖网渔船、16米玻璃钢休闲渔船、36.8米钢质双甲板拖网渔船、34米钢质拖网渔船、SH821型桁拖杆拖网渔船、65米远洋鱿鱼钓船。这一评选结果标志着,我国的渔船船型标准化工作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渔检局为何大力推行渔船标准化?中国渔船尤其是远洋渔船的现状如何?中国渔船未来应走怎样的发展之路? 多方努力推进渔船标准化
据了解,我国过去在渔船管理方面弱化了渔船船型标准化工作,至今仍没有形成船型标准化管理体系,渔船船型盲目发展,船东往往根据个人爱好及资金的多少进行设计和建造渔船,船型不合理、批量小、造价高、工艺差、技术含量低、质量难以保障,同时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010年,由渔检局牵头,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渔业机械研究所、浙江海洋学院等单位组成的研究组,对我国24米及以上的钢质海洋渔船进行了评价试点研究,重点分析了其安全技术状况与《国际渔船安全公约》的差距和存在的主要问题。2011年,渔检局又组织研究组开展了“百县万船大调查”活动,试点启动了全国渔船安全技术状况评价工作,在我国沿海省(市、区)和远洋渔船境外维修港口设立了近60个渔船安全评价数据采集点,共采集了5768艘近海渔船和213艘远洋渔船的数据,据此进行了分析、评价和统计,并结合2011年全国渔船检验统计年报,经过多次修改讨论后形成了《全国海洋渔船安全技术状况报告》。
为此,渔检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船型标准化评选与推广工作。在2011年10月召开的全国渔船船型标准化评审会上,评审专家对沿海各省上报的46个渔船船型进行评选,初步评选出了21个“安全、环保、经济、节能、舒适”的船型,覆盖了不同作业区域、不同作业方式、不同材质和不同尺度的八大类渔船船型:大洋性鱿鱼钓船、过洋性冷海水金枪鱼钓船、过洋性拖网渔船、近海拖网渔船、围网渔船、玻璃钢渔船、休闲渔船和沿海小型渔船。此后,经过在报纸和网络广泛宣传,广大渔民通过投票,从上述初选船型中被评选出了十大标准船型。在评选十大标准船型的基础上,中国渔业船舶检验局还筹备建立了全国渔船标准委员会。
中国渔业船舶检验局局长柳正表示,船型评选工作旨在为现代渔业建设服务,为渔民服务,为节能减排服务,为远洋渔业服务;渔船标准化要推动渔船技术进步,提升渔船技术装备水平,大力推广新技术的应用,节本增效,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将通过标准船型的优化设计和发布宣传工作,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推动国内渔船向标准化方向迈进。
我国渔船安全技术状况堪忧
我国渔船在经历了机动化、自动化和钢制化的三次技术革命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成就。截至2011年末,我国渔船总数为106.96万艘,其中海洋渔船30.26万艘,24米以上国际公约管制渔船约占全球此类渔船总数的四分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渔船大国。
然而,目前我国现有100余万艘渔船中约85%是木质渔船,90%是小型渔船;船型混杂,大量渔船船龄老化严重、配套设备陈旧,渔船燃油能耗高,安全技术设计落后,渔船总体安全技术状况形势严峻,与国际公约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总体来看,我国海洋渔船呈现出小型渔船多、大型渔船少,木质渔船多、钢质渔船少,老旧渔船多、新造渔船少,沿岸渔船多、远海渔船少,能耗投入多、效益产出少的“五多五少”特征。
渔检局在5月23日发布的《全国海洋渔船安全技术状况报告》显示, 2011年全国检验的21.87万艘海洋渔船中,12米以下的小型渔船14.79万艘,24米以上中大型渔船仅有2.85万艘,仅占总数的13.03%;木质渔船为16.56万艘,钢质和玻璃钢渔船共5.23万艘;船龄10年以下渔船8.42万艘,10年以上渔船13.45万艘,占总数的61.51%;远洋渔船只有1625艘,多数渔船只能在沿岸近海作业,且大型渔船稀缺,老龄化明显,木船、水泥船依然存在,作业类型传统,专业远洋渔船缺乏,进口船比重大。
《报告》还指出,在适用于国际海事组织等制定的《国际渔船安全公约》的24米及以上钢质海洋渔船方面,通过对抽样采集的渔船数据进行评价分析,总体安全技术状况指标符合该《公约》要求的近海渔船仅占抽样总数的9.15%,基础较好、经过整改可以符合该《公约》要求的占42.46%,不符合该《公约》要求的占48.39%;符合该《公约》要求的远洋渔船仅占抽样总数的7.98%,经过整改可符合要求的占40.38%,不符合要求的占51.64%。
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渔船船体结构腐蚀情况严重,船舶布置与结构完整性较差;样本渔船在船舶设备的配备、安装和布置等方面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特别是缺乏防护措施;样本渔船稳性资料大多数不完整,船体结构被不同程度改动,对船舶稳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科技进步推动渔船现代化
当前世界先进渔船正向高技术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大型化、网渔具精准化、捕捞加工设备自动化方向发展。我国大型渔船技术的主要差距在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结构单一,装备自动化程度低,国产化率低,系统配套不完善,船型设计水平落后。
在今年3月中旬举办的中国海洋渔船装备技术发展座谈会上,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李东称,加强渔船装备现代化发展应走“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之路。他表示,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十二五”期间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主题下,抓好海洋渔船高技术战略产业;二要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对当前近海老旧渔船、安全状况差的渔船、不符合国际公约要求的渔船以及木质渔船进行升级改造;三要相关单位形成部门联动,共同推进渔船装备现代化发展规划尽早出台。
与会专家则建议,当前应将我国海洋渔船装备技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建立并扶持渔业装备设计研究中心,提升研发设计和建造能力,加快推进我国渔船升级更新,以推动现代渔船的发展,带动现代渔业的发展。
对此,农业部党组成员张玉香表示,要实现我国渔船装备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进渔船装备现状根本转变。首先,我国要加强渔船装备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按照工业化道路发展要求,提出振兴、发展渔船装备现代化的规划措施,推动将渔船装备列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性产业,研究出台渔船装备技术现代化发展规划,提高合理利用全球海洋生物资源的技术水平。
其次,要加大科研投入,坚持科技兴渔,依靠科技造船,不断提升渔船装备产业的研发能力,攻克高技术新型渔船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等在渔船上的研究与应用;加强渔船设计、建造、检验技术标准和检验规范研究,解决制约我国渔船装备性能提升的重大关键技术,全面提高我国渔船装备的科研支撑能力。
再次,我国要积极推进渔船标准化改造工作,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保证新建渔船质量,提高渔船防灾减灾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渔船安全装备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