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蛟龙”号母船“老轨”
16日-21日,“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在山东青岛奥帆中心向公众开放,原来96人的海试团队已各赴东西,但“老轨”(轮机长)仍未能回家。
“老轨”就是轮机长刘军,记者无意间翻开他的工作日志,看到首页上工工整整地写道:“生命取决于我们精确的工作。活着要像深海的鱼一样,自己发光照亮前面的路。”
刘军将自己的工作与生命相联系丝毫不夸张,因为轮机部就是要保障船舶“心脏”――主机与辅机的正常运转,为船舶提供动力和电力。若船舶失去动力,船只能随风漂流。而如果他们保障的海水淡化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主机与辅机无法冷却,96人的饮水问题将成为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胁。
“向阳红09”已有34岁船龄,设备老化,机械经常出现问题。而就是这个机工最小年龄53岁的轮机部,在高温、噪声大的机舱内连续奋战44天,左右主机工作1271小时,辅机运转2114小时,没有因为“老船”设备故障耽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一秒钟。
“6月27日下午4时, 蛟龙 号首次下潜正在返航途中,我突然接到驾驶室电话,2号舵机出现跑航现象,这意味着船航向的变化无法精确控制,但潜器2小时后就要浮出水面。”刘军说,“为了不耽误潜器回收,我赶紧组织了4个人去舵机房抢修。”
刘军与电机员李章华负责舵机电器控制线路的故障查找,机工长杨焕亮与机工姜风海排查液压系统故障。“下午舵机房已被太阳晒透,温度有50多摄氏度。别说干活,一站就一身汗。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找到了故障。原来是2号舵机电液换向阀船艏方向的复位弹簧折断成三段。我们赶紧拿来备用件更换。5时45分,更换完毕,我们4个人全身都湿透了。”刘军说。
就在抢修过程中,李章华还扭伤了右臂,大家都劝他赶紧回房间休息。他说:“不差这会儿,还是一块干完再说!一会潜器就上来了,不能因为舵机故障耽搁了潜器回收。”
刘军告诉记者,此次海试类似的抢修工作有40余次,很多人都因机舱高温中暑,4个人还受了伤。6月3日抢修左主机时,排烟管外刚停车时有100多摄氏度,杨焕亮烫伤了手臂;机工吕吉顺在机舱排污时拉伤了左腿;7月1日抢修左主机偏心轮时,机舱50多摄氏度高温,姜风海穿着厚厚的长袖焊接服,焊接了1个多小时……
记者来到机舱,这里不仅热浪滚滚,还有主辅机发出的刺耳轰鸣声。除了突发情况,轮机部三班人轮番在这里24小时值班,检查主辅机运行情况,排查故障。抗台风期间,刘军、电机员和机工长同样要24小时在机舱值守。
谈到自己时刘军并不愿提及太多,但他人缘出了名的好,大家都愿意去他那“串门”。“老轨干活绝对没得说。不仅懂得多,干活仔细麻利,而且有活都抢着干,自己备的好东西又都分给我们,我们特别服他。”一位机工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刘军有厚厚的一沓工作日志,首页上还写着“精心组织、安全第一、层层把关、责任到人”,任何有关轮机的事都在这里能找到详细记录。
当“蛟龙”号向7000米发起冲击的时候,当媒体闪光灯不停闪向潜器和潜航员的时候,当科学家和公众好奇深海神秘景象时,“老轨”和他的轮机部如深海鱼一样照亮“蛟龙”前面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