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日报讯 记者刘国华侯国政杨丽娟报道6年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只是充当打工者角色,干些劳动密集、高成本、低技术含量的活儿,企业发展面临不少问题;6年后,还是这个中国重机行业龙头,相继推出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船用曲轴、核电吊车等一大批独、特、专新产品,创造了170多项“中国第一”,成为中国参与世界装备制造业竞争的一面旗帜。2007年集团经营总额突破百亿元大关,是6年前的10倍以上。
大连重工·起重的脱胎换骨,是大连市先进装备制造业走向崛起的生动写照。装备制造业首次超过石化,戴上大连第一支柱产业的“皇冠”。用“大连装备”支撑“中国制造”,开始由梦想变为现实。
在我省实施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沿海经济强省战略的进程中,大连市被寄予厚望。省委书记张文岳指出,大连是辽宁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领头羊,要集中力量重点打造大连“两区一带”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使大连走在我省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前列。今年1月,省长陈政高在大连市调研时强调,大连要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把辽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面对历史重任,大连市委、市政府在重新审视全市装备制造业基础和产业特点时形成这样的思路:大连装备制造业具有规模大、门类多、技术力量雄厚等比较优势,要肩负起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历史使命,率先实现大连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唯有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瞄准高精尖技术领域,生产国内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品。为此,大连市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鼓励企业以合资合作、技术引进、跨国并购等方式,打造核心竞争力。全市每年都拿出巨额资金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搞研发。仅2007年,大连市便有180个装备制造创新项目获得资金支持,总金额达3.8亿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船用曲轴、风电机组和高档轴承,就是精心培育、绚丽绽放的大连装备制造业“三朵金花”。
大型船用曲轴,被誉为轮船动力输出的“大动脉”,加工精度要求误差不超过头发丝粗细,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造船工业水平。以往,只有日本、韩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制造能力,我国每年进口曲轴的费用高达四五千万美元。2007年底,随着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自主研制的首根大型船用曲轴正式下线,国内市场上“一轴难求”的局面就此改变。目前,重工·起重手持大型船用曲轴订单已达72根,约占国内大型船用曲轴年需求总量的1/6。
风电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能源产业,我国仅风电设备的年市场份额就达到200亿元左右。正是看中其巨大发展潜力,2003年,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充当风电设备国产化的“开路先锋”,率先从国外引进大功率风电设备技术,再根据国内不同地区风速和地理条件,反复研制和开发创新,最终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风电机组的研发和机型认证,风电机组整机国产化率达到85.7%,打破了国外风电制造巨头的长期垄断。现在,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成功跻身世界风电制造业十强行列,成为国内最大的1.5兆瓦级风电机组的研制基地。而且,重工·起重风电机组的市场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
瓦轴,这个具有70年悠久历史的老国企,今天也是“老树”开“金花”,从只能制造低附加值传统产品,向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跨越。企业主要瞄准国务院确定的十六个关键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生产替代进口、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配套轴承,全力打造国内最具实力的特大型精密轴承、大型转盘轴承、精密轴承、中大型精密轴承等制造基地。铁路六次大提速、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均有“瓦轴造”。
除了“三朵金花”外,以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的大连市,还有越来越多的装备企业疾行在提升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的大道上,一簇簇装备新花竞相开放,花香四溢。大连机床集团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一重大连基地研制成功国际垄断的千吨级加氢反应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自行研制出国内首座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作业水深最深的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大连装备制造业全面升级换代,大连装备的新方阵生机勃发,续写着大连工业的辉煌。
(辽宁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