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能上来了,市场下去了
本世纪初以来,为适应我国造船能力大幅提高的形势,国内多种关键船用设备如船用低速机、船用曲轴、甲板机械等项目大量上马或扩大产能,近两年,这些项目陆续释放产能,但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国外企业和在华外资企业低价抢单、国内新老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因此,这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困难。同时,部分中小船配企业经营也出现困难,面临无订单可接、开工不足甚至企业亏损等难题。
在市场竞争中,我国船配企业暴露了很多缺点和不足,如产品档次较低,设备不能很好地满足国际新标准、新规范的要求,系统集成、打包供货及售后服务的水平与知名企业存在较大差距等,这已成为制约其接单的主要因素。
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级配套没跟上
近几年,我国新成立的关键船用设备制造企业多是整机厂,但二、三级配套业未能实现同步发展,核心部件或系统基本依赖进口。这种情况在我国船用柴油机领域表现得最为突出,新型、智能型柴油机的二轮配套产品更加匾乏,进口件价格昂贵,严重影响了总装厂的生产和利润。
如同我国前几年的造船业,由于缺乏关键的船配设备是典型的“船壳工业”,现在的船配业由于缺乏核心的二、三级配套产品,也处在“壳配套”阶段,这也是制约我国船配行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主研发有突破,产品推广难度大
随着我国船配业的发展,不断有船用设备企业研制出优质自主品牌船用设备,其中不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如动力系统、甲板机械产品等,并且其价格大大低于同类进口设备,但受船东偏好、全球维修服务网点、装船业绩、营销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自主品牌船配设备仍难“登”上出口船。在当前船市低迷的形势下,开拓自主品牌设备的市场难度更大,企业难以批量生产,对其加强自主研发十分不利。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完善产品价值链,有的在建立全球营销服务网络上苦下功夫,在自主品牌产品上出口船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代表性企业有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船用机械有限公司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