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底所有订单就已经做完,但到现在都没有接到新的订单,船厂一直没有开工。”日前,乐清七里港一家造船厂老板告诉记者,在乐清与他境遇一样的船厂不在少数,好几家企业的船台一直空着。今年,我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连续9个月低于完工量,浙江的造船企业船舶完工量首次出现负增长。新单难接,整个造船业几乎谈“单”色变。据乐清市船舶行业协会秘书长虞元来介绍,今年1-9月份,乐清23家船企手持订单71艘,新接订单只有29艘,下滑较多。面对困境,企业使出浑身解数。
订单之愁
“吃不饱,也饿不着。”东方造船集团总经理杨涛这样说道,相对而言,东方已是众多造船企业中日子过得较滋润的企业了。今年8月份,这家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AIM成功上市的船企。截至6月底,公司订单总额8900万美元,订单交付日期已排至2014年1月。
另外一家日子过得相对比较滋润的是欣顺船业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前的订单在今年9月份前就相继完工交船了。新接订单中,有3艘正准备开工。总经理周方龙说,前几年是不敢接单怕做不过来,而现在,则是主动向外拓展业务。
“订单减少,企业发展不平衡,目前,有好几家企业没有开工。”在乐清市船舶行业协会的最新行业分析报告中,协会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行业当前遇到的首要问题。虞元来介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新船订单普遍减少,船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温州的大部分船舶企业也面临着业务不足的困境。
据乐清市船舶行业协会统计,1-9月,乐清市23家船企,在建船舶43艘,69.4万载重吨(其中出口船舶13艘);手持订单71艘,合计122.4万载重吨,其中出口订单23艘,52.9万载重吨;新接订单29艘,32.1万载重吨。这些新订单,则大部分集中在几家大企业手中,中小企业很难分到一杯羹。浙江七里港船业有限公司、乐清市江南船舶有限公司等造船厂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开工的船舶,都是企业自己用于航运的船。
利润之痒
新订单难接,而且价格低,今年造船的利润大幅下滑,不少企业甚至是无利润接单。据透露,在造船业最高峰的时候一条船利润能达20%-30%。但现在,利润能保持5%至10%的企业,就已经是业内相当牛的企业了。当前,各地船舶企业都在为有限的订单大打价格战。
七里港一名船企老板说,成本方面,在低价竞争的时候,温州的企业明显没有优势。同时,当前加入争夺订单行列的,还有大型国企,因为国企雄厚的资金实力,更让民企捉襟捉肘,管理稍有松懈,便要亏本交船。
另外,因为订单总量减少,船东造船不怕找不到船厂,所以下订单时一方面把价格压得很低,另一方面在签订合同时门槛设得很高。以前国际订单需要保函,现在国内订单也要保函。但是银行对造船企业的支持几乎降至冰点。企业开不出保函,更无法接单。虞元来介绍,我市像东方造船集团,在乐清开不了保函,只好在安徽开保函、接订单。
冬天之痛
“2008年以前接的订单,到今年底基本做完了,中小企业接到新订单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今年比2009年的形势更困难,只有10%的企业日子过得还行。”
“新接订单普遍下降,新接订单利润越来越低。”
“接单难,大船厂纷纷加入修船行列,现在修船的价格,甚至比越南还低。”
上个月,甬台温舟地区20多名船舶行业协会负责人和部门领导汇聚乐清,召开联席会议,各地负责人纷纷道出当前的难处。造船厂面临成本上涨、融资难、订单荒等困难的夹击,日子更加难过成为共性。这个冬天,许多企业会痛苦。
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殿君在联席会议上说,今年以来,新订单难接,且新接订单的价格普遍比较低,造船企业在原材料成本上涨、人工成本上涨、融资难等多重压力下,企业日子很难过。今年浙江的造船企业船舶完工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过冬之策
上个月,我市航运公司——浙江太和航运有限公司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正式签约,合作开发、建造一艘设计排水量4000吨级的现代化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简称科考船)项目。据介绍,这是我国首次有民营企业参与建造科考船。太和公司董事长卢云军认为,企业要转型升级,必须靠高科技。在当前,整体船运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把目光转向高科技船只,也是温州船舶业转型升级的方式之一。
据乐清市船舶行业协会介绍,近年来,在乐清23家船舶制造企业中,通过联合、兼并,已组建了欣顺、东方、帆顺、中杨、威华等5家船舶企业集团。乐清东方造船集团从2007年开始已成为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船舶制造企业,并在伦敦上市。全市现有万吨级以上船台120余座,年建造能力150万吨。另外,浙江庄吉船业有限公司、中欧船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均建有现代化船厂,具备承接中高端订单的能力。也有部分企业,选择造船与运输相结合。
温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游聚森表示,未来我市造船业的产品势必要往高端化发展,做更有技术含量中高端的产品,而中小企业要走规模化发展、整合重组的路。
专家观点
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殿君:
船型需求转变明显
当前,船舶市场产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散货船、油船等船型市场需求正在减少,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舶、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船型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符合安全、节能和环保技术发展趋势的船舶更让船东看好。企业应在进一步抓好三大主流船型优化升级的同时,加大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投入,加强对国际新规则、新规范的研究,紧贴市场,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出处:温州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