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艘VLCC螺旋桨中国造的背后 | 出处:国际船舶网 |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关注的一个话题是极端制造,极端制造的定义是:在极端条件下,制造极端尺度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集中表现的领域往往在微细制造、超精密制造、巨系统制造等方面。对中国来说,在船舶制造方面,正不断在极端制造领域取得突破。
在大连船舶重工30万吨油轮进入制造阶段时,由于日韩船厂技术封锁,大连船舶重工采取和国外公司联合设计的方式,掌握了超大型油船的关键设计技术。在施工阶段,大连船舶重工又攻克了一人桥楼驾驶系统、超级自动装卸货油系统、减少振动等300多项技术工艺难题。值得一提的是,研制30万吨超级油轮的过程中,大连船舶重工在合同中执意添加的一个约定,就是推动30万吨超级油轮前进的螺旋桨,必须要由大连船用推进器厂来制造。这为以后我们国家进入这个领域打了基础。
大连船用推进器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文忠说,当时工厂已经和他们担当业务的人立下军令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30万吨超级油轮的螺旋桨重达70多吨,远远大于15万吨油轮的螺旋桨。制造过程中,由于没有资料可查,技术人员只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进行探索,逐步突破了材料、浇筑、外形、推进效率等一系列难题。这其中,还包括如何克服螺旋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问题。
大连船用推进器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文忠告诉记者,请一些过去干过螺旋桨退休的老职工和老专家反复认证,最后确定出一个能够规避风险的方案进行生产,一次成功。
最终,在攻克一系列难关后,中国建造的第一艘30万吨超级油轮开出船坞,驶向大海,其优异的性能,让挑剔的伊朗船东称它为“中国先锋”。
当第一艘30万吨超级油轮的极端制造成功后,大连船舶重工又推动了30万吨超级油轮发动机的国内制造。
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贤乐说,过去全是进口,现在他们经过几轮改造、更新,已经有能力生产世界上最大的(低速)柴油机。
在证明自己能造30万吨超级油轮后,大连船舶重工又向造得快发起冲击,当时,建造第一艘30万吨超级油轮花了740天,但现在,这一时间被缩短到坞内周期最快为77天,水下周期则缩短到38天。在精细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大连船舶重工还开创了新的造船方式,即:把一条船划分为前半截和后半截,然后用模块化的方式迅速把两个半截建成,最后在精度非常高的情况下,把两个半截的船拼接起来,就成为一个30万吨的超级油轮。采用这种建造方式,由于一个船坞可以同时建造一条整船和另外半截船,因此也叫一条半船造船法,生产效率提升3倍以上。
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说,过去一个坞一年最多能做两到三条VLCC,但是通过这种建造方案,一个坞就能够完成9到10条的VLCC。
大连船舶重工突破30万吨超级油轮的极端制造后,到目前,已经承接了55条30万吨超级油轮,合同金额超过57亿美元。
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说,从材料到制造,到配套设备、生产厂,研发、创新、带来了总装厂的竞争力,整个总装产品拥有全球的竞争力。
此外,于逢平还告诉记者,一艘30万吨超级油轮的定制价格目前大约1亿美元,而一座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定制价格在2亿美元左右,一座30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定制价格大约也在6亿美元左右,因此极端制造吸引的全球采购,不仅能够快速拉动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整体技术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告诉记者,一条VLCC一亿美金,70%要从社会采购,这70%中的30%是钢材,钢材都是国内配套,除了钢材以外,剩下的35%都是各种各样的设备,小到一个螺丝,大到一台主机,都需要配套的流程,配套里的很多设备是需要有极端制造的创新。
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告诉记者,实际上他们制造关键设备,对国内的产业的发展和配套是一个很好的拉动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