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产值2300多个亿,占全国1/3,从业人员30多万人,船舶修造业成江苏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与此同时,由于用工混乱,该行业也是近几年各地政府头疼的欠薪投诉大户。为此,4月11—12日,省劳动监察总队邀请各地的船老大们,在泰州举行船舶修造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现场会,希望以此引导行业规范用工。
来自工商部门的统计显示,江苏沿江沿海大大小小在造的船企有2000多家。据省劳动监察部门对495家规模以上船舶修造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其用工规模大多在千人以上,员工总数达到了30.92万人,其中农民工23.36万人,占总人数的75.5%;劳动合同签订率26.22万人,占84.8%,低于全省98%平均水平;而参保人数更低,仅11.87万人,只占用工总数的38.4%。
省劳动监察总队总队长经洪斌介绍说,我省造船载重吨位数、新承接订单数等指标去年已位居全国第一,船舶载重量占到全国市场的35%、世界市场的15%。但由于缺乏主管部门,其用工一直没有规范。从这两年劳动监察部门受理的投诉来看,该行业已经与建筑、高铁并列成为欠薪投诉的三大热点。
现行的用工体制,是导致该行业用工投诉猛增的重要原因。“用工不用人”是该行业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据了解,船舶修造企业用工类似建筑施工企业,其用工方式有劳务分包、劳务派遣和外协工三种形式,其中最多的是外协工,这些工人受雇于外包公司,与造船厂没有直接经济关系。以江阴中船澄西船舶修造公司为例,该公司有员工1.5万名,而外协工就有1.06万名,但其中仅有约1800人参加了社会保险。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由于各分包公司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加上个别企业或外包工头法律意识淡薄,造成侵害劳务工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突出表现在合同管理、工资纠纷、工伤处理等。
对此,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处长金鑫表示,虽然船厂与外协工没有直接经济关系,但一旦发生劳资纠纷,造船企业还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很多外协工都没有签合同交保险,而按照规定,劳动者在一个公司连续签订两次合同或工作满10年,就等于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如果那时劳动者维权而工头逃逸的话,船厂必须为劳动者补齐各种手续,这对于拥有上万外协工的造船厂来说将是一笔巨额支出。
事实上,在遭遇了员工频繁上访、投诉,面临巨额订单却招不到工人的尴尬后,已有一些企业痛定思痛,如今成为稳定用工规范用工的典范。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外协科科长李悦说,2008年、2009年时,公司有100多个外包队,外包队每天派人进厂干活,厂里不知道每天有多少人在干活。工人投诉、安全事故频发,不仅耗费了管理人员的大量精力,也很难留住人。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2010年开始,公司把招好、用好乃至留住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研究开发了一套外协工管理系统。公司一改以前和包工头结账、再由包工头给工人发工资的做法,直接把工资打到工人银行卡上,确保工人按时足额领到工资,公司还为所有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提出工资5年倍增计划。
该公司所在的泰州高港区劳动监察支队支队长钱荣华告诉记者,2008年、2009年,该区每年150件劳动投诉案件中,三福公司都要占一半,以至每年底支队不得不派人常驻公司处理纠纷。而2010年,他们没有接到该公司一起投诉。良好的用工制度也使农民工的回流率大幅提高。如今,该企业的员工流动率已经从高峰时的80%下降到了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