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造船能力达500万载重吨
“作为内陆省份,湖北省船舶工业近5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值得肯定。”4月1日,在湖北省工业年度会议上,湖北省副省长段轮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5年出口创汇增长近9倍
湖北省国防科工办主任霍小平表示,“十一五”期间,湖北省船舶工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冰冻雨雪天气及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巨大冲击与考验,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
2010年,全省船舶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85亿元增长到371.2亿元,是2005年的4.37倍,年均增长43.3%;出口创汇从2006年的2.3亿美元增长到20.25亿美元,是2005年的8.8倍,年均增长54.5% 。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湖北省已形成武汉、宜昌、鄂东三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随着武船、青山船厂的发展以及武穴开阳星造船、湖北华海船舶重工、湖北鄂海造船、湖北方圆造船等一批船厂建成投产,目前,全省总造船能力超过400万载重吨。
霍小平欣慰地说:“经过‘十一五’的建设和发展,湖北省船舶行业科研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逐步成为全国一流的船舶研发设计和人才培养基地。”
“十一五”期,青山船厂“2111”工程、武穴市开阳星造船有限公司、鄂州市光大临江造船有限公司、宜昌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骨干船厂和配套企业实施了技术改造工程,同时,一批船厂建成投产,骨干造船、配套企业占全省船舶建造和配套能力的比重明显提高,整体建造和配套实力大大增强,产业组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力开拓发展空间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船舶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也是湖北船舶工业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关键时期。
霍小平说:“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湖北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出台,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我省‘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正式启动,武汉新港的建设,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抓紧建设,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利用加紧推进,三峡大坝正式蓄水,库区通航能力大幅提升等因素,为船舶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十二五’期,水运发展是国家重要战略,更是今后建设的重中之重。到2015年,内河船型、江海直达船型以及我们龙头船套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悉,2010年,湖北省船舶企业新接船舶订单429万载重吨,手持订单达551万载重吨,连续两年保持在400多万载重吨的水平。阔步迈向“15531”战略目标
凡事预则立。在霍小平心中,已经勾勒出湖北船舶工业的发展蓝图,这就是“15531”战略。
“15531”战略即“全行业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造船能力达到500万载重吨,出口创汇50亿美元,船型研发及设计、特种船舶建造、船舶配套三个方面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龙头企业能建造10万吨级船舶的战略发展目标”,使船舶工业成为湖北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该省“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支柱产业,使湖北省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船舶工业强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很多项目在‘十一五’期已经启动。目前,各项目顺利推进,千亿产业支撑有力。”据霍小平介绍,2009年,湖北省与中船重工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中船重工将在鄂建设以特种船、海洋工程装备及船舶配套产业为主的八大产业基地。到2011年末,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到“十二五”期末,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并以此支持全省船舶工业“十二五”期末实现千亿元产业的战略目标。创新助推船企发展
“创新”是段轮一在湖北省船舶年会上反复强调的词语,为中小民营船舶企业发展指出一条“捷径”。
段轮一说,湖北有优秀的科研基地和研发人才,要利用这个优势,大型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但不能搞“一刀切”,中小企业一定要学会创新应用,比如花钱买技术,只要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它就是创新。不要仅仅拘限于技术、人才,包括管理和服务等都要创新,进一步有效整合中小企业,形成错位发展的集中优势。
今年湖北船舶工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0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造船完工量2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实现利润、出口创汇同比较快增长。
“目前,省国防科工办正努力做好抓订单、拓市场、保交船的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和科技开发力度,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如,加强配套产品的开发,适应节能环保和绿色科技发展的要求;抓住国家大力推进船型标准化的有利时机,大力做好标准船型的开发工作等。”霍小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