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对话GL副总裁暨大中华区域经理Krister Viking Blomqvist劳氏船检人员在造船现场检验。
对于德国劳氏而言,超过143年技术和经验的积淀无疑是一笔引以为豪的财富。通过与亚洲和中国的客户分享这些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德国劳氏正在帮助中国船企以创新的方法应对节能减排等诸多挑战,达成“绿色”航运和“绿色”造船的目标。本报记者就国际船级社如何服务中国造船创新,采访了德国劳氏(GL)副总裁暨大中华区域经理Krister Viking Blomqvist先生。
问:您能否介绍一下德国劳氏在全球和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情况?
Krister Viking Blomqvist:德国劳氏(GL)是一家拥有超过143年历史的船级社,同时也是一家服务于能源行业的国际技术保障和咨询公司。GL总部位于汉堡,拥有近610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3个办事处,遍及全球77个国家。截至目前,入级GL的船舶已超7100艘,计9400万总吨。
1994年,GL在中国上海设立代表处,2009年4月正式注册为德国劳氏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提供各类海事服务,其中包括新造船业务、材料和零部件检验、船队服务,以及培训、软件、咨询和认证等海事解决方案。通过旗下公司FutureShip和Friendship Systems,德国劳氏还立足今天,提供未来之技术,专注于解决船舶效率和环境相关的问题。GL亚太区和中国区的总部都位于上海。在大中华地区,我们在青岛、大连、江阴、扬州、南京、舟山、广州、香港和高雄等地设有联络处。
在能源领域,GL还通过旗下公司GL Noble Denton和GL Garrad Hassan分别为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和风能等可再生行业提供技术保障和咨询服务。
问:您认为全球船舶市场的发展现况如何,面临着哪些挑战?
Krister Viking Blomqvist:随着全球经济显现复苏的迹象,我们也看到造船领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发展趋势。不过,市场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仍占上风。油船和散货船持续大量地交船,使市场上的运能较之需求出现了增加;新船的整体需求出现了增长,但现在又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而再次起了变化。
此外,随着燃油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全球为实现节能减排而采取积极的行动,“绿色造船和绿色航运”已经成为我们行业的一个关键词。尽管海运承担了97%的全球贸易运输量,排放仅占全球排放量的3%,但海事行业依然在不懈努力,以进一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相信那些善于创新和面向未来的船厂将能够崭露头角,获得船东的青睐,因为船东为了平衡燃油价格和排放附加费用的上升,势必会更加注重能源效率更高的船舶。航运业必须要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来做好准备,以应对新的环保规定和规范,船厂将在推动最急需的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问:您如何看待中国的造船市场?
Krister Viking Blomqvist:最近,全球居于前列的造船国家已发生了位次上的变化:中国在规模上已经超越韩国跃居首位。随着中国造船工业日益繁荣,不仅在数量方面成为世界上领先的造船国家,而且持续不断地在质量方面做出实质性的提升,这一发展势头将有可能继续保持下去。
问:德国劳氏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成果?
Krister Viking Blomqvist:在入级服务方面,我们非常重视船舶运营效率的提高,并前瞻性地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例如,我们认为,小型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作为一种优化的船型将带来良好的成本效益。最近,我们的战略研发部门为亚洲的内部航线,特别是今后贸易需求量最大的东亚地区,建议了一种先进的宽体集装箱船设计。使用这一新设计,港口停留时间可降低10%,假定往返航程停留10个港口,船速的降低将非常显著:大约2.5节(降幅10.5%),而运输量保持不变。
在油船方面,德国劳氏与雅典国立技术大学联合完成了一个旨在优化油船效率和安全性的阿芙拉型设计方案,并获得了《劳氏日报》(Lloyd's List)希腊航运奖之技术成就奖。该方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货舱容积,并将船体用钢重量和溢油可能性降至最低,而且具有较低的能效指数。该船型将在亚洲建造,亚洲的造船业将从中获益。
另外,严格的排放新规正迫使航运业重新思考其燃料选择。长期以来,德国劳氏也一直在探索各种可能的替代燃料,这包括液化天然气和燃料电池。有经济分析显示,在排放控制区(ECA)的天然气驱动的支线集装箱船在2015年往后将显现其成本优势。目前,德国劳氏正将一艘25000载重吨的成品油船“Bit Viking”改装为第一艘GL级天然气驱动的船舶。试航预计于2011年5月进行。该船有两个500立方米的油箱,航程可达12天。
此外,在GL的协助之下,IMO海事安全委员会制定并通过了“有关船上天然气燃料发动机装置安全性的临时指南”。近期,GL也发布了有关天然气用作船用燃料的指南,协助船东和船厂为不久的将来把天然气用作船用燃料做好准备。
最近,德国劳氏还主导完成了欧盟资助的FLAGSHIP项目,该项目所开发的系统能通过获取和分析数据,来持续评估船舶在各个航程期间的动力需要,以实现能耗的改善,并由此降低运营成本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德国劳氏还强化了咨询、软件解决方案及客户化培训等业务。例如,GL旗下公司FutureShip开发的“ECO助手”软件,可通过纵倾的优化来降低燃料消耗,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问:德国劳氏最近在哪些项目中协助中国的船厂实现技术创新和升级?
Krister Viking Blomqvist:2011年2月,德国劳氏与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协议,为该厂即将建造的六艘9, 000 TEU 集装箱船提供入级服务。这是目前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最大型集装箱船。该型船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双岛式布置,驾驶桥楼位于甲板前部、机舱位于中尾部,这一创新性的布置不仅可以在甲板上装载更多的集装箱,而且有利于船体结构强度。另外,该型船还考虑了许多节能措施并将安装冲程更长、转速更低的新型高效主机,以减少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此外,GL旗下的海事咨询业务部门FutureShip将为这6艘集装箱船提供技术咨询、计算分析等服务,以实现该型船舶设计可靠、建成后运营的安全和舒适,这些服务包括全局强度分析,轴系对中分析、全局振动预测、局部振动分析和加速度计算。
这两份协议的同时签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德国劳氏咨询和软件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因为它们可以帮助船厂和船东设计、建造和运营能效更高的船舶。此前,FutureShip凭借其显著的船舶型线优化效果与广州文冲船厂签署了协议,为该厂八艘1700TEU浅水集装箱船提供型线优化服务,并预计能将燃油消耗降低5%-10%。
德国劳氏旗下公司FRIENDSHIP SYSTEMS是另外一个例子。该公司开发的一款仿真驱动的CAE软件FRIENDSHIP-Framework的中国用户数量增加很快。最近,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GUMECO)和武汉的中国船舶开发和设计中心购买了改软件的永久许可。这两家船舶设计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两大造船集团。该软件能通过对船体、螺旋桨、涡轮机、泵和其它设备的整体设计和优化帮助提高能源效率。江苏新世纪造船和上海佳豪等用户在使用中分别对油轮和散货船进行了线型优化,均达到了满意的结果,并得到了船东的充分认可。
除了在设计阶段可改善船舶能源效率之外,德国劳氏的软件和服务还能帮助客户在营运阶段提升船舶效率,这主要通过各种改善船舶营运的措施或“航程优化”来实现,如纵倾和压载水优化、主机荷载优化等,GL提供的相关软件包括GL ShipManager、FleetAnalyzer、HullManager、CrewManager和ECO-Assistant(ECO助手)等。目前,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商船和亚洲的船东都开始安装和使用这些软件。
【相关资料】
关于Krister Viking Blomqvist
2010年10月,德国劳氏(GL)任命Krister Viking Blomqvist担任大中华区域经理。凭借20多年的海事行业经验,特别是丰富的亚洲工作经验,Blomqvist先生致力于强化和发展德国劳氏在这一战略重点地区的海事业务。
在加入德国劳氏之前,Blomqvist先生在芬兰GS-Hydro 有限公司担任业务发展总监及执行委员会成员,其任务之一就是重组该集团的亚洲业务,在中国、韩国和新加坡建立有赢利的业务单位,使亚洲区域步入增长的轨道。此前,他曾在罗尔斯-罗伊斯船舶设备韩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后担任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商船业务东北亚区域总监,负责大中华、韩国、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由此获得了坚实的亚洲业务经验。
Blomqvist先生就读于赫尔辛基工业大学(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主修造船、轮机工程和经济学。毕业之后,曾在芬兰的主要船厂担任船舶设计工程师和项目经理,然后分别在AxMarine 有限公司和KAMEWA 芬兰有限公司担任销售经理和董事总经理,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职业经历。 | | 来源:中国水运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