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着近5万农民工的中远船务,在当前“用工荒”时期,如何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近日,记者来到中远船务设在大连的总部,采访了该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商振茂。
尽管采访中远船务已不是第一次,但这一次,记者明显感到这位经历了用工市场冷暖的商经理,比以前少了一丝焦灼,多了一些镇定。
商经理对记者说,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造船企业外包是中国船企传统的生产方式,劳动力的高流动性一直是无解的难题。人力最紧俏时,曾经出现了超常现象:送来一个人,奖1万元;每人每天工资由100元加到200元。目的只有一个:抢人!在这个行业,“得外包者得天下”。
作为中远集团的修造船基地,中远船务经过十年的努力,已从单一的修船发展成为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船舶修理、改装和海洋工程修造企业,这期间保持了农民工的相对稳定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说“进了中远门,就是中远人”是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多年前对企业亲和力提出的标准,那么中远船务成立十年来农民工管理的过程就是对这一标准的成功实践。
如果说农民工党支部、农民工工会组织是中远船务的“专利”,那么多年来,对农民工的培训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针对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两低的问题,中远船务集团每年拨出1000万元,组织农民工上岗前培训,重点进行安全和技能培养,考试合格后录用并持证上岗、安全上岗;参加由中国船级社考核发证的技术培训班,使农民工有了特殊岗位技术证书;推进“师傅带徒弟”、“岗位技术练兵”的“青蓝工程”,搭建农民工学技术的平台;组织农民工参与企业技能比武,把农民工逐步转化为具有较高人力资本价值的新型产业工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掌握了一技之长,逐步成为修造船的行家里手,并经常与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外国船东代表和船员一起研究解决各类修造船难题。
几年来,中远船务已有数千名农民工技术骨干成为施工队的工地主任、领班和班组长,有的提拔为中层,有数十名优秀农民工被企业所在的省、市评为“劳动模范”和“优秀外来务工人员”,还有的荣获国家级表彰,更有的被批准将户口落在城市。 | | 来源:中国工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