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市区与金州新区之间的黄海海滨,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小半岛,名叫棉花岛。但是,它很可能会随着一艘特殊的大船下水而扬名。
正在棉花岛30万吨船坞建造的“大连开拓者号”,是一艘全自动化的超深水钻井船,造价超过5亿美元。它是2010年国内海洋工程企业接到的单项建造金额最高的“大单”,据说其技术含量超过目前世界上全部已有的同类钻井船。
负责制造这艘大船的,是5年前才将总部从江苏南通迁至大连的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远船务)。2010年,它成为大连“十一五”期间12家产值超百亿工业企业之一。
中远船务“战海工”
中远船务是内地最大航运企业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旗下子公司,拥有大连、南通、舟山和广东四大修造船基地,号称“修船航母”。
中远船务集团办公室副主任朱雪峰,老家在南通,他是5年前随公司总部北上大连的企业骨干之一。
朱雪峰说,2004年前后,中远船务曾有意将总部从南通迁到上海,但一来身为央企,要响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二来大连市政府很有诚意,给出了非常优惠的政策,最终让他们改变了初衷。
想不到落户大连这5年,成了中远船务业务大发展的5年:2010年,该公司销售收入189亿元,比2004年增长6.35倍,实现利润14亿元,比2004年增长1.8倍。
有意思的是,中远船务近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全球金融危机中“因祸得福”。2009年,受金融危机冲击,国际航运市场急速下挫,造船业每月新船订单萎缩至不足100万载重吨,创10年来最低,很多大型造船企业因船东推迟收船甚至退船而面临资金周转困境。刚刚从修船到改装,再转攻造船的中远船务,反而得到较长时间消化手中的订单,逐步提高技术能力。
据世界知名海洋油气工程咨询机构DW公司报告称,未来5年全球海洋油气工业将投资1890亿美元,在各大洋上建立15000个油气勘探和开采井,预计海上浮式生产设备市场规模约1000亿美元。
以集团总经理王兴如为首的中远船务管理层果断拍板,从船舶制造直接进军高端海洋工程市场。2010年,中远船务海洋工程建造及改装业务,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8%。
除可以在水深3050米海域进行钻井作业、钻井深度达12000米、储油量达100万桶的“大连开拓者号”外,该公司2010年还完成或新接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等海洋工程订单数份,合同金额近10亿美元。
快速崛起的中国造船新秀
2010年,中远船务完成交付38艘新船,造船总吨位将首次超过220万载重吨,销售收入为189亿元,造船总量迅速跻身中国主要造船企业前列,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造船产业快速崛起的又一支劲旅。
技术引领:自主创新成绩斐然
随着全球船舶工业的不断发展,中远船务根据市场形势和产业发展趋势,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华丽转身”,在积累多年修船经验的基础上迅速进军船舶建造领域。
从此,中远船务全力实施“修造并举”战略,紧紧围绕自主技术创新这一核心,超常规地实现产品结构的巨大调整,在较短时期内完成了造船人才引进和造船体系的构建,拥有1000多名技术设计人员的设计和研发团队初具规模。涵盖船体、舾装、轮机及电气各专业的中远船务造船技术标准陆续编制发布,该套标准与韩国先进的造船设计技术接轨,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南通中远船务技术中心于2010年11月刚刚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
在自主核心技术的有力支撑下,中远船务的产品技术研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中远船务已完成及正在进行,并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项目已包括59000吨~115000吨多型油轮、35000吨~92500吨多型散货船,以及防泥沙型VLCC、低硫油VLCC在内的13种船型。进军造船领域4年来,中远船务共申报并获得受理专利103项,其中实用新型55项,发明专利48项,共47项专利获得授权。
与此同时,中远船务的多个重点研发项目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其中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立项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升降系统、由辽宁省外国专家局立项的59000吨动力定位穿梭油轮设计研发、由中远集团立项的船舶建造工艺流程可视化模拟研究等7个项目,共获得上级拨付的研发经费2000余万元。
去年,由大连中远船务自主生产设计并建造的首制92500吨散货船“海洋石榴”轮,以其设计及技术上的优越性,已入选英国劳氏船级社2010年度船舶杂志《Significant Ships》目录,这是中远船务的船舶建造产品首次得到类似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
面对国际船舶市场激烈的竞争态势,中远船务总经理王兴如已要求技术中心坚持将技术创新作为重中之重,继续加大技术的科研经费投入,全面改进现有工作机制,努力使中远船务在技术上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技术中心也已确立未来的发展规划,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建立和丰富中远船务自己的船型库,不断开发符合航运业经济发展方向的绿色环保船型;组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组长的中远船务外部专家委员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对重点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抓紧制定和完善船舶详细设计标准,形成完整的船舶设计标准体系,通过加强标准管理树立中远船务的行业权威。
提速提效:打造特色造船模式
对于一个进入船舶建造行当仅4年时间,并且各种生产和配套设施能力处于边建设改造边开工生产的新兴企业来说,中远船务跨越式地走过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滚动发展之路,确实让行业内外颇感“不可思议”。
从转型进军造船领域的第一天开始,中远船务人就清楚自己的人才和技术不如老牌船厂,资金设备不如民营船厂……但也正是这些清醒的认识,让中远船务人一开始就将时不我待的强烈危机意识,内化为自己直面挑战不断超越的巨大动力。
中远船务在全面研究企业内外部条件及未来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对大连、舟山、广东中远船务三家企业的产品定位进行了调整,确立了中远船务复合化业务格局。公司按照现代造船生产理念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规划思路,依托既有资源,进行投资建设和技改,为船舶建造创造了先决条件。
经过三年半的投资建设和改造,目前中远船务在大连、舟山、广东三地已拥有平地船台共8条生产线,配备相关设备和厂房,造船能力可达年产50艘/410万载重吨,产品可覆盖型宽44米及以下的各类散货船、油船、5000TEU及以下集装箱船等船型。
从2007年起,中远船务开始迅速构建自己的造船管理模式,先后引入世界领先的韩国设计模式和CIMS生产管理软件,并多次组织韩国专家到大连、舟山、广东中远船务三家造船企业调研指导。通过系统评估各企业的建造能力,优化生产负荷与生产能力配比,全面推进现代造船模式的建立。各造船企业不断挖掘内部潜力,整合基础资源。时至今日,各企业基本实现了“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的现代造船业务流程,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不断完善,设计、生产、物资等业务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得到加强,先行作业均衡有序。造船生产始终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公司月度主要节点计划完成率比去年平均水平提高17%。
2010年,为保证全年生产任务的顺利实现,中远船务造船系统开始了全面提速提效的总动员,主要造船指标与造船初期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大连中远船务通过强化计划管理、加强精度控制、推行CIMS应用等措施,公司80000载重吨散货船的首制船(N205)实现下水后80天试航、105天达到交船条件;N251(92500散货船)建造总周期缩短为11个月,各项主要造船质量指标也稳步攀升;广东中远船务结合企业实际,在设计模式、分段建造工艺、预舾装工序、下水完整性等“四大改进”上下功夫,N228(57000吨散货船)上船台至主船体成型仅用43天,首制N155(57000吨散货船)首航澳大利亚,PSC指标检查获得一次通过,标志其船舶建造质量得到国际的承认;舟山中远船务在57000吨系列散货船生产设计中,经过优化设计,提高钢板使用率,实现了每艘船减少500吨钢板使用量的效果,该项目荣获浙江省2010年度优秀QC成果一等奖。
逆势飘红:新签订单形势喜人
雅典当地时间2010年6月15日,希腊外交部,正在希腊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和希腊副总理西奥多斯·潘加珞斯共同见证了中远船务王兴如总经理与希腊四家船公司关于船舶建造的签约仪式。此次签约活动中,中远船务成功签订了11艘57000吨散货船建造合同和4艘82000吨散货船意向书,再次表明了国际市场对中远船务造船能力的充分肯定,也为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中远船务对未来的发展增强了信心。
在历经了百年不遇的高价船市和金融危机袭来新船订单量价齐跌的现实后,中远船务认识到保持一定规模和数量的造船生产订单,将是船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去年,位于上海的中远船务经营总部紧紧围绕年初工作会确定的“订单要赢”这一主线,专题研讨造船市场走势,制订营销策略。在上半年造船市场回暖之时,审时度势,抢先抓住一批订单。在与原有的优质修、造船客户签订多艘船舶建造合同的同时,加大新客户的开发力度,既巩固了传统的希腊市场份额,又顺利进军土耳其、香港、塞浦路斯等新市场。
与此同时,经营总部积极从“客户管理创新、产品结构创新、营销手段创新、风险管理创新”四个方面强化服务和管理,有效拓展营销服务的外延,利用与租家的关系网络,积极为客户牵线搭桥,进一步加深与客户的友谊,为后续合作铺平道路。技术部门也根据市场需求,在原有船舶建造产品的基础上,配合经营总部积极开发符合航运市场需求的新船型,成功将中远船务自主开发设计的82000吨和35000吨散货船型推向市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