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六部委联合发文抑制产能过剩行业,船舶工业名列其中。这一举措无疑是对突飞猛进的造船业打了一剂“镇静剂”,让整个行业可以适当放慢脚步,停下来反思发展中存在哪些弊病。中国造船业,是在国际航运市场持续兴旺的驱动下发展起来的,目前造船产能约6600万载重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国际贸易下滑,航运市场陷入萧条,全球造船市场也迅速下滑,新船订单急剧减少,新船价格下降,撤单、延期交船现象呈现。我国造船工业受到巨大影响,面临着“交船难、接单难、融资难”的突出问题。
不过,在整个行业不算景气的大环境下,我国造船业虽面临“三难”,但船舶进出口仍然保持增长势头。据海关统计,2009年1~8月,我国船舶出口176.8亿美元,同比增长43.1%;船舶进口17.9亿美元,同比增长137.09%。
从具体船型来看,10万吨以下成品油船出口额为22.3亿美元,同比增长18.29%;10万~30万吨成品油船出口额为4.8亿美元,同比增长684.43%。15万吨以下原油船出口额为10.5亿美元,同比增长75.66%;15万~30万吨原油船出口额为11.3亿美元;30万吨以上原油船出口额为4.5亿美元,同比增长95.53%。15万吨以下散货船出口额为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09.35%;15万~30万吨散货船出口额为10.3亿美元,同比增长71.76%。6000TEU以下集装箱船出口额为20.8亿美元,同比下降44.02%;6000TEU以上集装箱船出口额为1.2亿美元,同比下降50%。
然而,光鲜的数据背后隐藏的是我国船舶工业产能结构性过剩严重,船用配套发展相对滞后的深层次矛盾。概括来说,我国船舶工业产能结构性过剩严重,即造船产能出现过剩,船用配套发展相对滞后;普通船型制造能力扩张过度,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研制能力不强。我国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比重偏低,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不足10%和5%。船用配套设备发展明显滞后,本土化装船率不足50%。预计2010年,船用甲板机械缺口近50%;部分船用舱室设备、船舶通讯导航自动化系统等其他设备技术水平滞后,配套能力缺口更大。
船舶工业一直有“综合产业之冠”之称,国民经济的很多发展部门都与其有着联系。在金融危机带来的重大冲击之下,船舶工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暴露出来,从行业发展的需要出发,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建议各级管理部门重视调整与振兴的关系,防止出现新的重复建设项目,此外为造船企业提供船舶技术研发、技改贷款等,支持船舶行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而提高我国造船企业和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为船舶工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