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两岁”船厂挑战“世界之最”的战绩:
加工世界最先进铺管船,建造国内首艘下水的大型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铸造世界最大半潜式深海钻井平台……
8月20日,“发展蓝色经济巡礼”采访团记者慕名来到这个创造多项“世界之最”的“年轻”船厂——海阳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走进厂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显现眼前:20余台大型龙门吊不时将万吨钢材吊起、投放。靠近西港区码头的船坞内,八千八百吨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已进入系统功能完善阶段,上千名工人在进行打磨、喷涂。作业区内,“一招一式”都显现出这个“年轻”海洋工程企业特有的蓬勃朝气。
海阳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2008年4月在海阳港呱呱坠地。诞生至今,已累计实现产值25亿元,拥有职工3000人。今年上半年,缴纳税收3500万元,前7个月实现销售1.7亿元。两年时间,赢得如此惊人的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并创造出多项“世界之最”,这个“年轻”的船厂何以担当?答案在采访中渐渐明朗,这便是高端科技装备下的精细化运营。
“前瞻性的建造模式是提高生产能力的‘基石’。”在船坞生产区,公司生产管理部经理蔡峰一语道出玄机。他告诉记者,建厂伊始,他们就将目标定位于以先进生产模式提高生产能力和运营效益。比如海上平台项目,经过科学论证,他们首先同时对两个船体模块进行分开锻造,然后用世界最大的两万吨起重吊进行上下合拢,打破以往传统的滑移和漂浮合拢模式,以此来缩短工期,提高生产力。蔡峰告诉记者,以建造一艘两万吨的钻井平台为例,通过对模块分段制造,至少可缩短8%的工期,节省二百万个工时。“这种上下船体合拢的模式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蔡峰说。
瞄准行业科技前沿,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软件,在节约中提高效益,是来福士迈向产业高端的又一招妙棋。这一策略,使得公司在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蔡峰举例说,通过引进卡提尔软件,他们可以对船体的三维模型和平面图进行设计,再利用先进的切割软件进行切割预览,制造过程全部“程序化”进行。这种高科技自动化作业,使得板材利用率提高至92%以上。目前钢板价格在每吨4000元上下,一张钢板完成作业就可节省500元,而以去年公司4万吨的钢材消耗量计算,每年就可节省两千万元。“生产成本的大幅降低,本身就大大提升了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正是由于手握先进模式和高新科技两大“杀手锏”,来福士在两年间就让一批“世界级”海洋工程在此惊艳亮相:为意大利加工的世界最先进的铺管船1.2万吨船尾,于8月2日完工;为巴西石油公司加工的2.4万吨深海钻井平台,已完成上下船体合拢并将于近期下水,将成为国内制造下水的第一艘大型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9月1日,这里将为瑞典加工一艘世界最大(4万吨)半潜式深海钻井平台……
即使如此,志存高远的他们并未停下前进的步伐,而是将目光投向更远方。“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造世界级的造船厂。”海阳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辉信心满怀,他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正在厂区的东南区进行地质勘探,规划建造一座长220米,宽120米,高90米世界海工界最高的模块总装车间,配套500吨龙门吊4座,1000吨平板车4台及其他重型设备,总投资4亿元,预计明年底可投入使用。“届时,所有的船体模块都在车间内建造,实现全天候作业,可形成年产6万吨的加工能力,同时开工6个大型钻井平台,年产值将达到20亿元。”王永辉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