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随军摄影师记录甲午战争威海卫陷落 2014-01-17 01:11:15|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url=]订阅[/url]
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国际通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是大清帝国和日本在朝鲜和中国辽东进行的战争。光绪二十年(1894年)按照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丰岛战役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标志,尽管战前相当多的西方人认为中国将会获胜,但最终清朝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清军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北洋水师的覆灭)标志着大清帝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再次成为列强鲸吞蚕食的对象。清朝国内的改革派对自身弱点有了更深认识,促使后来政治制度的改革,即1898年的戊戌变法。本组图集中的照片是由当时日本随军记者拍摄,让今天的人们可以从另一种角度审视这场战争。图为威海卫龙庙嘴炮台北方路边阵亡清兵。
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变化,大致分为三阶段。
图为威海卫,清军战俘上岸。
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战争分陆战与海战双向进行,陆战主要是在朝鲜半岛上的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海军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图为威海卫,清军战俘上岸。
陆面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大同江南岸战场、玄武门外战场、城西南战场。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九千五百余人,日军也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战力相差甚远。日军第九混成旅团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昆奋勇抗击,日军无功而返。图为威海卫,清军战俘上岸。
同时农历八月十八日(阳历9月17日)海军联合舰队进入黄海鸭绿江出海口西“大东沟”合击北洋水师舰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现代钢铁军舰海战。售出军舰给清日双方的英国及当时各军事大国极为关注此场海战。图为威海卫,清军战俘上岸。
海战在中午时分开始,双方皆在11时15分和11时30分发现敌方。由于清舰是从朝鲜运兵回来,加上未装舷侧速射炮侧面火力贫弱而定远级的主炮都排在前方所以舰队以一字形排开,日舰则是寻战而来,由坪井航三率第一游击队的吉野等四艘快速巡洋舰为前锋,伊东祐亨带领的本队慢速六舰在后成一字阵。12时清军下令变阵,排成尖峰形。13时开始炮击:时间不足,舰队中央成凹陷形。面对清军铁甲舰攻势,日舰被迫后退。此时日舰包抄清军右侧,由于日舰较快加上清军指挥不当,右侧舰队被歼灭;丁汝昌之座舰也被炮击,炮震力导致正在持***望远镜观看海面战局的丁汝昌从二楼高炸飞摔落甲板,左手臂骨摔断重伤(战后左手臂打石膏直到次年2月右手拔枪自裁)。图为威海卫,远景拍摄清军战俘上岸。
战斗中致远舰冲出队列试图撞击日舰浪速号,却伤势过重而沉没,管带邓世昌落水后拒绝救援,以身殉国(致远252人中245阵亡)。16时清军左侧舰艇中弹,背靠荒岛一边灭火一边攻击日舰。灭火成功,日舰在没有优势下撤退。另一方面日舰所有火炮皆无法击穿定远号等清军铁甲舰,清左侧舰队回救运送重炮弹予两舰,因此反而日舰多被重炮所伤。图为日军破坏后的北山嘴炮台。
伊东祐亨认为暂时无法击沉定、镇两舰,下令撤退。裴利曼特说:“日军不能全扫乎华军者,则以有巍巍铁甲舰两大艘也。”靖远升旗召集各舰追击,17时30分日舰远去,清军下令停止追击;日方的说法是清军遁去,伊东的旗舰松岛号由于损坏严重,升起不再履行旗舰职务的旗号,日舰纷纷回护松岛,反失去全歼北洋水师的机会。图为温泉汤方向,日军第六师团
一部雪地向虎山行进。
此大东沟海战清军伤亡600余人,经远管带林永升战死,经远沉没,致远管带、邓世昌与舰同沉殉国;日军伤亡亦达300余人,济远和广甲逃离战场,济远管带方伯谦因此被处决,虽是罪有应得,但广甲舰长吴敬荣由于隶属广东水师,仅以革职论处。图为日军破坏后的龙庙嘴炮台。
激战5小时后,北洋舰队损失巡洋舰5艘,包括经远、致远、超勇、扬威和广甲,受伤4艘,但成功完成护航运载清刘铭传淮军12营陆军登陆鸭绿江岸。日舰仅伤5艘,先行撤离战场。战后北洋舰队未敢主动出击,日本联合舰队达到了控制黄海制海权的目的。图为日军破坏后的黄土崖炮台。
1894年9月15日,日军分三路总攻平壤,战斗至为激烈,高州镇总兵左宝贵中炮牺牲,随后玄武门失守,叶志超下令撤退,六日内狂泄五百余里,透露清陆军内部湘军、淮军严重对立;26日清军直抵鸭绿江以北的中国境内。朝鲜全境为日本所控。9月23日李上折要求提取从1888年起打着海军名义筹备,实际一直被中央扣在手里生息以建颐和园的260万两银,获得150万两紧急军费。
甲午战争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战场位于辽东半岛,以陆战为主。9月25日,日军在鸭绿江上搭浮桥抢渡成功,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被迫撤出阵地。日军攻陷虎山。其他清军各部不战而逃,山县有朋即将第一军司令部移于虎山。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同日日军在庄河花园口登陆,10月9日,攻占金州,10日陷大连湾,至此清军在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图为沉没的北洋水师威远号。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12月24日,镇远退入威海卫时触礁,经抢修才不至下沉,但已不可再出深海作战,管带林泰曾引咎自尽。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军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岸炮台。营官周家恩阵亡,炮台被日军攻占。图为摩天岭堡垒一部。
1895年2月3日日军攻陷威海卫城,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10日,定远号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随后刘步蟾生吞鸦片自杀。11日,丁汝昌自杀。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在英国籍海军军事顾问建议下,由最年轻管带、日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长萨镇冰向伊东中将献降,济远,广丙,镇中等10舰为日军所俘。北洋
舰队全军覆没。图为杨峰岭炮台。
随后萨镇冰驾驶康济舰并载着丁汝昌等六人灵柩离开刘公岛。北线日军在海军配合下,一路攻陷凤凰、海城、营口、田庄台,提督宋庆扬言再战不降,被制止。清廷求和心切,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图为杨峰岭炮台。
中日双方军备对比情况: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配置有铁甲舰定远号及镇远号,各有12寸巨炮4门,航速分别为14.5节及15.4节。然而之后到甲午战争之前6年没有再添置铁甲舰。在此期间,重修颐和园花费数千万两白银,即十几艘定远级铁甲舰的费用。图为杨峰岭副炮台一部。
18***光绪皇帝大婚,花费白银550万两,即三艘半定远级铁甲舰的费用。1891年户部尚书翁同和奏准暂停南北海军购买外洋枪炮船只3年。因此在开战时的北洋海军已经没有多少“大舰巨炮”优势可言,1894年中日对比是20CM以上火炮:31/15,20CM以下火炮230/140,速射机关炮244/294,鱼***39/43,航速11.48/12.84,装甲巡洋舰3/1,防护巡洋舰3/8。图为龙庙嘴炮台全景。
1894年5月下旬李鸿章校阅北洋海军,奏称:“北洋各舰及广东三船沿途行驶操演,船阵整齐变化,雁行鱼贯,操纵自如……以鱼雷六艇试演袭营阵法,攻守多方,备极奇奥。”“于驶行之际,击穹远之靶,发速中多。经远一船,发十六炮,中至十五。广东三船,中靶亦在七成以上。”“夜间合操,水师全军万炮并发,起止如一。英、法、俄、日本各国,均以兵船
来观,称为节制精严。”
战争前夕,北洋舰队大沽、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和旅顺(今属辽宁大连)三大基地建成,英国观察员看完北洋舰队操演后上书海军部,也认为北洋舰队战力不容小觑。后期因李鸿章解雇当时训练海军的英国人琅威理,引致北洋舰队军纪出现问题,“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也。”“每北洋封冻,海军岁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识者早忧之”。图为鹿角嘴炮台东门附近。
1888年原本预订购入300箱炮,后因为军费不足,北洋海军只购入了3发炮,“从前拨定北洋经费号称二百万两,近年停解者多,岁仅收五六十万。”《李鸿章全集》:“中国水雷船排列海边,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秽污狼藉,业已无可驶用。”至于领导丁汝昌“孤寄群闽人之上,遂为闽党所制,威令不行”。刘步蟾则被人们称为“实际上之提督者”。
1882年,日本海军还只是鱼雷艇和二千吨以下的近海铁甲舰为主,无大型铁甲巡洋舰。1885年,日本提出十年的扩军计划,意图超过北洋海军。1886年,法国海军工程师白劳易受雇建造4700吨级大型铁甲巡洋舰“松岛号防护巡洋舰”和“严岛号防护巡洋舰”。
1890年时,中国北洋舰队总排水量为27000吨,而日本海军总排水量在17000吨以上。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当时日本政府年度财政收入仅八千万日元。1893年起,明治天皇决定每年从自己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日圆,再从官员薪水里取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队总排水量为72000吨,多数有配置速射炮的新式舰艇。
战前日本实际动员兵力达240,616人,其中174,017人有参战经验,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72000吨,超越北洋水师。日本对清廷改革后的实力仍有顾忌,对于北洋水师不敢轻敌,1880年日本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大清帝国平时可征兵425万,战时可达850万人之多,“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
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对清朝治下的人民实行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宣传策略以进行战争准备,以至于有民追崇日军。
清国战败,只得向日本求和,签下《马关条约》。1895年间,清廷派李鸿章前往日本签约。条约指明,中国须承认朝鲜为独立国,撤出朝鲜半岛。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予日本。条约又要求中国向日本开放多个中国内陆的港口城市,包括沙市、重庆、苏州、杭州。要向日本赔款,日本便获得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中三千万两为清朝换回辽东半岛的费用)。
《马关条约》还规定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上述个通商口。日本货物在中国内地必须免去内地税。这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东亚地区由英国和俄国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导致1902年的英日联盟及1904年的日俄战争。图为赵北嘴炮台内加农炮。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两次遭遇日本联合舰队,北洋舰队被击沉多艘大型舰艇,但未能击沉一艘日舰,福龙号仅有的一次鱼雷攻击也未收战果。据传是丁汝昌“只识弓马”,一干管带也全用错了炮弹,不用海战时的开花爆破弹,用了穿甲弹甚至训练弹。丰岛海战中,日本吉野号被一枚济远舰150毫米口径火炮击中右舷,击毁舢板数只,穿透钢甲,击坏发电机,坠入机
舱的防护钢板上,然后又转入机舱里。可是由于弹头里面未装炸药,所以击中而不爆炸,使吉野侥幸免于报废。
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发射的炮弹有的弹药中“实有泥沙”,有的引信中“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当时在镇远舰上协助作战的美国人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1860-1897,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毕业)认为,“吉野”号能逃脱,是因为所中炮弹只是固体弹头的穿甲弹。据统计,在定远和镇远发射的197枚12英寸(305毫米)口径炮弹中,半数是固体弹头的穿甲弹,而不是爆破弹头的开花弹。
在直隶候补道徐建寅的《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之后附有《北洋海军各员优劣单》、《北洋海军各船大炮及存船各种弹子数目清折》、《北洋海军存库备用各种大炮弹子数目清折》中统计,经钟琳的分析,认为由于徐到威海视察已经离大东沟海战三个月,并不能确证折中的炮弹数目就都是战前运到的,再加上国产炮弹质量低下,药包引信与弹不能配齐“克虏伯炮有药无弹,阿姆斯特朗炮有弹无药!”等因素,大东沟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弹药不足确实是客观的后勤不力造成的而不存在“海战中弹药短缺而大量的炮弹却堆在基地里”的事。图为北山嘴水雷营。
在直隶候补道徐建寅的《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之后附有《北洋海军各员优劣单》、《北洋海军各船大炮及存船各种弹子数目清折》、《北洋海军存库备用各种大炮弹子数目清折》中统计,经钟琳的分析,认为由于徐到威海视察已经离大东沟海战三个月,并不能确证折中的炮弹数目就都是战前运到的,再加上国产炮弹质量低下,药包引信与弹不能配齐“克虏伯炮有药无弹,阿姆斯特朗炮有弹无药!”等因素,大东沟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弹药不足确实是客观的后勤不力造成的而不存在“海战中弹药短缺而大量的炮弹却堆在基地里”的事。图为北山嘴水雷营。
此外,北洋海军各主力舰都设有鱼***3-4具,但是,在黄海海战中,联合舰队未曾实施鱼雷攻击,只有福龙号对西京丸号攻击未成。各舰炮弹数量未带足,海战时炮弹在五个小时内用尽。图为黄土崖炮台。
对于弹药供应的问题李鸿章要负一定责任。担任天津军械局总办、负责军需供应的张士珩是李鸿章的外甥,供给海军的弹药不合格。梁启超评论说:“枪或苦窳,弹或赝物,枪不对弹,药不随械,谓从前管军械之人廉明,谁能信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清军对日军情报全无。日舰队全体出击也不知道,以致准备不足。日军虽未能一战全歼清军,然黄海之制海权已得,大东沟海战日军胜利为不争事实。图为黄土崖炮台。
南滩,被日军水雷击伤的定远号。定远号是清朝海军舰队北洋水师的战舰之一,于1885年10月服役,并成为大清国北洋水师的旗舰。在甲午战争前,定远号曾出访俄罗斯、朝鲜半岛、日本等地,日本方面一度为这艘强大战舰所震慑。在大东沟海战中定远舰开炮时洋员马吉芬回忆曾和丁汝昌一同站在炮口附近突遇冷不防开炮,被炮风震倒,但在翻译时被随意翻成了“与此桥齐飞”,长期地造成了定远的飞桥腐朽不堪的错误说法。
1895年2月9日,黄岛西南海面,靖远舰(右)被日炮击中搁浅。靖远舰是清政府通过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高速巡洋舰。1887年建成,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师,造价845000两,是致远舰的姊妹舰。 1888年靖远舰随致远舰参加了平定台湾吕家望番社起义的战斗。靖远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10弹,死2人伤1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