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船舶新闻 于 2017-3-30 10:39 编辑
破冰船是用于破碎水面冰层,开辟航道,保障舰船进出冰封港口、锚地,或引导舰船在冰区航行的勤务船。分为江河、湖泊、港湾或海洋破冰船。许多高纬度国家拥有破冰船,例如俄罗斯拥有多艘核动力大马力破冰船,用于开辟北极航道。2011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拟自主建造第一艘极地考察破冰船。该船将可搭载直升机和水下机器人,船头、船尾均有破冰能力,计划于2013年完成建造。
破冰船 - 现状
目前在世界上设计和建造破冰船能力最强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芬兰、瑞典、德国、美国、挪威、丹麦、日本、加拿大等,尤其是以环北冰洋的几个国家设计和建造能力最强。
全球破冰船队中,功率超过1万马力的破冰船有50艘,俄罗斯拥有最大的破冰船队。芬兰、加拿大、瑞典各有6~7艘破冰船,美国拥有4艘,其他6个国家(日本、德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挪威、荷兰)各有1~3艘。只有俄罗斯使用核动力推进系统(7艘)。俄罗和美国拥有推进功率大于3万马力的破冰船。多数破冰船主要在波罗的海作业。中国目前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只相当于俄罗斯最高级的抗冰船,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破冰船。 [1] 破冰船 - 各国发展
“北极”级(Arktika)核动力破冰船是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
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破冰船是1872年在汉堡建造的“破冰船I”号。该船在冬季易北河结冰时用于破冰,为促进北欧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不过也有学者认为,1864年由俄国人改装后的“派洛特”号小轮船才是世界第一艘破冰船。而英国为俄国建造的“叶尔马克”号破冰船,则是第一艘在北极航行的破冰船。 俄罗斯俄罗斯自1900年以来,为了进出远东地区、开辟北方航路,建造了大批外海破冰船。早期的破冰船有“叶尔马克”号、“西比里亚科夫”号和“西伯利亚”号等。其中,前苏联的破冰船“西比里亚科夫”号于1932年完成了沿北极海域到海参崴的东北航路的航行。此后,为了加强北方地区的军事行动,该国继续建造了“船长”级、“莫斯科”级等破冰船。在原子能破冰船方面,他们在1957年建造了“列宁”号破冰船,此后又建造了“北极”号、“俄罗斯”号、“亚马尔”号等核动力破冰船。这些船的建成,为延长东北航路的冬运期作出了贡献。 加拿大加拿大为了便于圣劳伦斯湾沿岸与爱德华太子岛、纽芬兰岛之间的船舶航行、邮政服务,实现五大湖火车渡船,制定了扩大破冰船规模的计划。1980年,该国建造了新型支援破冰船“基戈廖克”号,其形似扩孔器的勺形船艏引人注目。这种船艏的水线面比舯部还宽,从而减轻了船体与冰块的摩擦力,降低了破碎冰的阻力,提高了船舶的回转性能。目前,该国拥有多艘1万马力以上的破冰船,可在五大湖、圣劳伦斯水道、北极圈活动。 美国
芬兰Taymyr级大型核动力破冰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只有小型破冰船“熊”号服役。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北极圈的防务,他们又于1942年建造了“斯托里斯”号破冰船,并在格陵兰岛和拉布拉多半岛之间使用。二战以后,美国增强了对北极和南极的军事、贸易、科学等领域的关注,建造了大型破冰船“冰川”号,从事南极观测站的设置和调查研究活动。1969年,该国又以发现阿拉斯加石油为契机,将小麦运输船“曼哈顿”号改装为11.5万吨的商用破冰船,从美国东海岸经加拿大多岛海域到阿拉斯加进行了两次航海试验。以此为起点,现代破冰船工艺得到大发展,大功率的高质量破冰船不断出现。 芬兰
波罗的海一直以来就是破冰船活动的舞台。芬兰的克瓦纳一马萨船厂自1939年首次建造破冰船以来,大量建造了用于波的尼亚湾的破冰船,以及“列宁”号、“泰梅尔”号等前苏联的主要破冰船。1981年,该厂在波的尼亚湾的瓦沙港,对带瓦斯船艏的改装破冰船“马克斯·瓦尔德克”号进行了破冰试验。瓦斯船艏是一种箱形船艏,底部设有冰刀,能在冰上切开冰面,让破碎的冰块流过船底,滑入船体两侧未破碎的冰面下,使螺旋桨很少接触破碎的冰块。
德国
中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1998年,德国建造了多用途破冰船“新作”号,用于在北海和波罗的海西部进行破冰支援、浮标补给、海洋环境治理、应急拖航、消防作业等破冰活动。 [2] 中国
1912年,中国首次建造了“通凌”号破冰船和“开凌”号破冰船,排水量均为410吨,功率为688马力。除用于破冰外,还兼负运输和海洋考察等任务。这类破冰船的航程远,破冰进展慢,燃料消耗大。采用核动力推进装置,能适应其特殊需要,但造价昂贵。 2011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将自主建造第一艘极地考察破冰船。该船将可搭载直升机和水下机器人,船头、船尾均有破冰能力,计划于 2013年完成建造。海洋局同时宣布,即日起通过微博向全球华人征集船名,根据排名热度选取前20个名字入围后再交由专家评审。[3] 破冰船 - 技术演变
日本白濑号(AGB-5002)破冰船
早期的小型破冰船使人看到了未来的破冰船的雏形和改进的方向。“曼哈顿”号破冰船的试验航行成功,又大大促进了现代破冰船工艺的发展,从而出现了一批大功率的高质量破冰船。这些破冰船的特点是,破冰能力高、船舶尺度大、船艏倾角小,可在冰上以压断冰面的方式连续破冰。这一阶段,除了采用勺形船艏和瓦斯船艏以外,为了减轻雪覆冰、碎冰块的摩擦阻力、提高破冰能力,船上还使用了船体)中洗、空气润滑等系统,改进了推进系统,采用了可变螺距螺旋桨和全方位吊舱式推进器。
在冲撞破冰时,螺旋桨反复正转、反转,频繁地前进和后退。这就要求推进系统具有足够的耐转矩的能力。长期以来,破冰船一直使用交流一直流方式的电力推进系统,即从柴油发电机得到交流电,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用直流电转动直流电机,驱动固定螺距螺旋桨。但是,随着电力设备的发展,使用交流一交流方式的电力推进系统的破冰船增多了。这种系统用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来转动交流电机,驱动螺旋桨。比较而言,交流一交流方式的电力推进系统可以简化设备,提高可维护性,缩小占用空间。
美国最大的破冰船,Healy号(WAGB-20)破冰船
同时,虽然固定螺距螺旋桨经济性高,但回避不了转速降低时转矩增大的问题。相反,可变螺距螺旋桨由于能在船舶高速行驶时,在保持原有的转速的同时,通过桨叶螺距的变化推动船舶前进、后退或增减推力,避免了转速降低时转矩增大的问题。这已在越来越多的破冰船上得到了应用。另外,在可变螺距螺旋桨上安装导流罩,可以减少冰海航行时冰块的流入,避免桨叶的破损。
近年来,造船界又出现了一种兼具推进器、舵、侧推器作用并能全方位旋转的吊舱式推进器。这是一个具有鱼雷形状并由交流电机驱动的推进器,由于能旋转360度,所以转艏能力极佳。芬兰的“芬尼卡”号、德国的“新作”号破冰船上就装备了这种带导流罩的全方位吊舱式推进器。
此外,在“尤库”号和“卢尼”号破冰型油船的实船试验中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双向推进式油船。这是一种船艏通常为球鼻艏,船艉带全方位吊舱式推进器的破冰型油船。在无冰海域,油船按正常的前进方向航行,但在有冰海域,则船艉朝前,以后退状态破冰航行。2002年9月,由日本住友重机公司建造完工的“胶画”号就是这种船型的代表。 [2] 破冰船 - 破冰技术
海冰721破冰船
破冰船破冰船一般常用两种破冰方法,当冰层不超过1.5米厚时,多采用“连续式”破冰法。主要靠螺旋桨的力量和船头把冰层劈开撞碎,每小时能在冰海航行9.2千米。如果冰层较厚,则采用“冲撞式”破冰法。冲撞破冰船船头部位吃水浅,会轻而易举地冲到冰面上去,船体就会把下面厚厚的冰层压为碎块。然后破冰船倒退一段距离,再开足马力冲上前面的冰层,把船下的冰层压碎。如此反复,就开出了新的航道。因此,破冰船破冰的能力来自于船只的重量(排水量)和将船推上冰面的推进力。近代发展的破冰船主要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可旋转推进器与船首的侧向推进器相配合,实现对船只的动态定位,提高在冰区和开阔水域的机动性:使用大功率推进器提高船舶的破冰能力。瑞典破冰船(ODEN)功率24000马力,可以以3kn航速在2m厚的冰上连续航行。该船曾5次在考察航行时到达北极点。
2、在船体上使用了低摩擦的破冰船涂料,以减少船体摩擦和锈蚀。传统涂料会被海冰磨掉,使不受保护的船体区域受到锈蚀,而锈蚀产生的不平整表面进一步增加了冰和船体之间的摩擦。
3、船体最宽部位安装了绞刀,目的是减少船体中部的摩擦。绞刀以不对称方式工作,在船舶前进时通过向下弯折冰面破冰。后退时通过向上弯折冰面破冰。绞刀在船两侧形成约1m宽的通路,大大减小了冰与船体间的摩擦,提高了船舶在海冰密集区域的机动性。
4、安装一套冲水系统.町将大量海水泵至船前的冰上,以减少船头和冰之间的摩擦,便于船头驶上冰面。一套主动增摇系统.可以以很快的速度将水从船内一侧泵至另一侧(如瑞典破冰船“ODEN”号可在25s时间内将800t压载水进行左右调驳),使船体在厚冰问发生摇摆,以便绞刀击碎船两侧的冰。[4] 破冰船 - 设计特点
破冰船船身短而宽,长宽比值小,纵向短,横向宽,可以辟开较宽的航道。底部首尾上翘,首柱尖削前倾,总体强度高,破冰船船头外壳用至少5厘米厚的钢板制成,里面用密集的型钢构件支撑,船身吃水线部位用抗撞击的合金钢加固。用燃料油为动力的破冰船,多采用柴油机带动发动机发电,电动机驱动螺旋桨(组合机组驱动),驱动功率可达上百万瓦,可以满足较长时间破冰航行的需要。 [5]
破薄冰的船在船尾和靠近船头的侧位,分别各装两只螺旋桨,船头螺旋桨从冰下将水抽出,削弱冰层的支托并使其成为片状裂开。船在后两只螺旋桨的推动下前进。破厚冰的破冰船,为使船可以冲到冲层上面,多在船尾两侧对称地装两只螺旋桨。[6]螺旋桨和舵有防护和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