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8-28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扬州
不用担心气囊的问题,只要大家重视气囊的设计与制造,气囊承载力可以无限设计放大,飞机轮胎瞬间载荷多大,那还是使用气囊。建筑行业使用气囊平移和搬运项目的很多成功案例,关键把地扫干净;对气囊有偏见的,那还不敢坐飞机了。
也不用担心油漆的问题,气囊与船底是柔性连接,接触面积相对滑道支撑板要大,基本不会损坏油漆。关键一点,使用气囊下水,可以提前换墩,修补油漆。而滑道船台船坞的墩很难换,长期接触处的油漆有损伤。气囊上偶尔出现油漆,是船下水前,油漆工修补的油漆沾到了。
船坞安全性最高,投资大,对岸线土层破坏相对较大,长江水位从低位到高位,落差5~6m,船坞要适应不同船舶和不同水况下水,经营目标内的各类船舶就要达到一定吃水,就必须做深,否则投资船坞,吃水达不到,太浪费。投资大了,要想纵向再多造船,就得建长,若出现批地困难,厂址又没选好,往往腹地又不够,投资巨大,不图个百年发展计划,普通企业还真伤不起。
滑道船台靠重力下水,克服滑动摩擦,船台面坡比大,例如,一般16:1的船台,160m长,就升高10m,到船首空间不够,造成行车高度方向受限,一般只能纵向放一条船,对投资几千万的行车的利用率不高。另外,入水滑道又要深,初期建设时,要远端围堰造船台末端水泥基面,影响航道。
气囊下水为滚动摩擦,坡度适中。执行稳定的控制程序和工艺,船舶下水能实现安全。国裕厂那次船舶下水是地锚断裂,船舶自行滑移后,碰到闸门,力度不大,被闸门阻挡住,没到长江,原因是地锚年久生锈,气囊保气过程中,地锚疲劳强度不够。第二天是制作加固地锚后,将船直接拉回,调离闸门后,顺利下水的。该船下水后2个月调试,已正常交付。若没猜错,另外下水的82000t是正和船厂,也一直使用气囊下水,也很顺利。各种下水方式都是一个积累过程,过去的问题总结好,且又是可控因素,相信也不会再犯。
各种下水方式有利有弊,存在既有理。气囊下水作为中国本土新兴的下水技术,发展应值得肯定,其投资省,利用率高,环保等优点,将有力促进船舶行业发展。
国家气囊下水标准已更新版本至2011年,并晋级国际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