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日,中国长航金陵船厂为希腊公司建造的首艘57000吨散货船按期交船。这是金陵船厂今年按期交付的第6艘船。其“姊妹”江苏金陵船舶有限公司去年也顺利交船21艘。
金陵造船联合体的发展,是江苏船舶业逆势而上的缩影。面对低迷的国际船市,江苏吃下全球1/10蛋糕,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新承接订单量均实现大幅增长,领跑全国。而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造船大省能否继续领跑全国?1月底,记者到南通、泰州、扬州、南京等地多家船厂,一探究竟。
灵活经营,让船东不撤单不弃船
2009年,江苏造船完工量在三季度突破1000万载重吨后,一路高歌,最终跃过15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3.9%,占世界和全国份额的12.6%、36.4%。如此红火的市场,让许多国外同行羡慕。
表现如此抢眼,省国防科工办副主任毛灵光认为,这首先得益于船舶企业的灵活经营,通过适当让利、更改船型、提高质量等举措,确保顺利交船,“人性化举措,赢得了国外船东的理解和认同。”
作为我省造船业“老大”,新世纪造船去年交船27艘,共计257.3万载重吨。副董事长朱炳康介绍,“受航运市场需求影响,船东要求更换船型的不少。”去年公司11艘散货轮改为油轮,部分船只在合同价格上适当加价,这是为着眼长期合作。
“航运市场不景气,船东挑毛病,逼得严,船舶质量更需好上加好。”扬州科进船厂副总胡建华介绍,公司详细复查了所有合同规格书,开工前与船东明确有争议、说不清的条款,避免了撤单现象发生。科进船厂依靠在化学品船、油船、液化气船等高端船舶的技术优势,今年将交船20艘。
政府部门也努力为船企拓宽融资渠道,包括推行在建船舶抵押融资试点、扩大保函银团融资覆盖面、试点买方信贷业务缓解船东资金压力。扬州大洋造船与银行签订的总额为35亿美元的船舶预付款退款保函协议,开创了国内船舶预付款退款保函银团先河,给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许多船东送上“定心丸”,确保了订单的稳定。
船市低迷,厂家纷纷开发新产品。江苏金陵副总倪永华说,过去厂里什么船型都接,这两年定位于中高端船舶,大吨位高配置的散货轮、成品油船和集装箱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滚货船、多用途吊船,所占比重逐年加大。
挖掘订单,江苏造船将继续领跑
船厂的订单如何?2月3日,有关部门统计省内15家重点船舶企业相关数据得知:今年完工量将达336艘共计2258.15万载重吨。
“理论上讲,未来几年江苏船舶工业将保持高位运行,尽管不像前几年年均40%的增速。”毛灵光分析,目前全省船厂手持订单6846万载重吨,大部分签在船市红火之时,船东已支付部分船款,不会轻易弃单。反推过来,按现有每年完工1500万吨的高位运行计算,也可维持4年左右。
去年,省内骨干船厂新承接订单733万载重吨,尽管占到全球的17.3%、全国的28.2%,但同比回落62.2%,加上各大船厂基本建设逐渐完工,生产能力充裕,后续订单显得非常重要。
市场真的充满凉意吗?答案,即有肯定,也有否定。业内人士认为,危机来了,需求少了,但并不意味没有订单。“危机中,船舶订单在何方?又有哪些船东来下订单?关键在于手中是否有让市场关注、让船东青睐的产品。”中海工业副总汪毅陵说。
“全球每年更新近百艘不锈钢化学品船。”鼎衡造船总经理董裔涛介绍,产品定位高端,后续订单就有保障——预计2015年交船16艘,销售收入50亿元。
“从世界航运市场发展看,资源输出和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是未来新的订单增长点。”毛灵光分析。去年7月,熔盛重工签下4艘40万吨级矿砂船,总价值4.8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单,40万吨级的规模也创下全球散货船规模之最,建成后将作为世界上最大型的铁矿石运输船,租给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运输铁矿石。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巴西淡水河谷和伊朗等资源输出型国家在我省订船多达26艘,中海油等央企也是订单大户。
同时,记者调查发现,省内重点船舶企业手持订单饱满,生产计划已排至2012年,少数到2013年,部分中小企业订单压力较大,有的今年手中将无船可造。
造船大省变强省,瞄准日韩找差距
“造船大省向强省转变”,在业内人士看来,我省造船业与日韩竞争,最大优势是硬件,包括厂房、设备、船坞,而规模竞争力、组织结构、产业集聚度则是主要差距。
兼并重组、提高配套本土化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最为紧迫。目前省内13家骨干船企业承担了全省90%造船量,剩下10%蛋糕散落在1000多家中小船厂,省里有意以组建江苏船舶工业集团为契机,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提高产业集聚度。
配套率不高、核心产品不足,一直是制约我省船舶业做强的短板。有关部门介绍,我省将推进一批船配企业与造船企业开展合作,鼓励双方在技术开发、售后服务、产品需求、生产进度上全方位对接,形成一批自主品牌。目前,南通、靖江、镇江等三大船舶配套园区发展迅速,去年9月在靖江成功下线的低速船用柴油机是国内船舶产业配套的一大突破;南通积极打造5个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产业集中区,也力争在2011年实现海洋工程、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达到50%。
产品结构的调整,高端船和海洋工程装备是重点。面对修船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中远南通船务转身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承制的我国首条超深水海洋铺管船改装船、世界首座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在去年顺利交付,全年海工产品销售突破30亿元,由国家工信部首批核准为“海工基地”。倪涛高兴地说,“推进产品转型,最根本的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在做强船舶修理改装的基础上,着力进军海洋工程制造领域,现在看这招棋走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