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14|回复: 1
收起左侧

造船业2009:“三难”窘境刚刚开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1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2009年的造船业步履维艰,接单难、交船难和融资难的三难局面至今没有改变。

    从1月份全球仅有9艘船订单开始,中国造船业就一直在运力过剩和产能过剩的环境中挣扎。而这也是全球性的问题,仅次于韩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船舶生产国德国3月份也曾表示,由于世界造船工业面临产能过剩局面,德国船舶制造商2009年共有29个订单被撤销,总金额高达9.36亿欧元,这种局面是融资困难所致。

    然而窘境才刚刚开始。

    目前,我国大部分新兴船厂手持船舶订单到2010年底或2011年上半年,部分船厂2009年下半年就面临开工不足,“三难”局面将使大部分船厂未来面临生存考验,船舶工业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

    撤单、推迟现象频发

    较早遭遇交船难风波的是山东荣成西霞口船厂。2006年,西霞口船厂与比利时seatrendship-pingBR.BA海运公司签定了建造5艘6450吨级化学品运输船的合同;2008年6月和11月,该系列船舶的1号、2号船顺利交付使用;2009年4月,船东以试航调试超期为由,让西霞口船厂将3号船降价125万美元,4号船降价100万美元。

    不仅如此,验收过程也更加苛刻。以液化舱报验为例,同样的工人、同样的操作,以往最多检验3次、花费一个星期时间即可合格,现在则要用两个多月、10次报验才勉强得到船东认可。然而西霞口船厂的妥协并没有换来船舶的顺利交付,到9月27日,这家比利时海运公司的驻厂代表已经不见踪影,被拖延的报验项目已达30多个。

    “尽管目前只是通过邮件沟通,但我们还在积极争取与对方协商解决。”西霞口船厂有关负责人接受网易财经采访时说。

    撤单、延迟现象并不是民营船企的独特遭遇。中船集团总经理谭作钧也称,今年同样遭受撤单及要求拖延合同的情况,撤单的船只不多,只有几艘,但要求推迟合同的则有30%-40%,仍然有一定比重。

    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则表示,今、明两年全球班轮公司可能会取消或延误的新船订单,将占总订单量的40%。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份,中国船厂手持订单已取消新船88艘,其中就包括中远集团这样的船东。

    中国船舶业崛起良机?

    中船集团总经理谭作钧称,透过全球金融海啸,可以看到中国实现世界造船第一大国梦想的有利时机。“目前中国已经拥有30万吨级的船坞16座,正在建设中的还有8座,全国造船能力将超过6000万载重吨。而江南长兴造船基地、广州龙穴造船基地和青岛海西湾造船基地的建成,使中国船舶工业基本具备了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物质基础。”

    2009年6月公布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只是提出了2011年我国造船完工占世界造船完工量的35%以上的目标,指出我国船舶工业市场容量在3500万~4000万吨左右,对比目前已经6600万吨的产能将出现三分之一以上的产能过剩。

    截至2008年底,我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776家,手持订单量2亿载重吨。从2003年到2008年5年间,大量社会资本进入造船领域,地方企业发展迅猛,中小企业遍地开花,与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形成了平分秋色的局面。

    “但上一轮造船投资热让我国的造船产业集中度不仅没有进一步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小而分散的产业格局没有改变。”工业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副处长王蓉说。

    “因此说产能过剩其实是结构性问题,在中国造船业内,低端产能的确有过剩,但高端产能反而却是不足的。我们在这方面产品换代,要往高端产品走,做好准备应对下一个市场机会。”谭作钧说。

    对此,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也认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是船舶工业产业安全及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家应尽快出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陈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造船业的寒冬并没有跟着国民经济一起走出低谷,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5 03:14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