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经历了今年以来新接订单同比下降70%的惨淡行情后,国内船舶制造业终于出现了转暖迹象。记者近日在烟台、威海等地采访时发现,与去年外国船东怠于交船不同,现在,部分外国船东要求船厂提前交船,以投入逐渐复苏的全球航运市场。
船东趁机抄底
“现在的船企不是担心生产能力不足,而是担心以后的行情。”12月4日,乳山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明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后,困扰船企发展的就是订单问题。“一方面企业手持充裕订单,生产可排至2011年前后;另一方面,新船订单却在急剧减少,船价下跌,企业盈利空间不断缩小。”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订单减少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船价下滑。”高明勇对记者说,“比如前一阵接船的市场价格比过去下调了约27%,由每艘4000万美元降至2900万美元左右。但由于大部分造船企业的钢材和船板都是在价格高峰期采购的,生产成本难以降低,造船企业利润空间明显被压缩。即使有新的订单也难以接受,市场开拓难度加大。”
“当时我们就担心,船企都靠之前积累的订单维持生产,长此以往,将出现‘订单断层’现象,到时企业资金、管理问题都会一一显现,船企命运难测。”高明勇说道。
所幸,让高明勇焦虑的情况现在有所缓解。“去年9月份到今年7、8月份,我们几乎没有接到新订单,但这几个月开始陆续签订了一些新船订单,来公司洽谈业务的客户明显多了。”
与此同时,中国的船舶行业也出现了转暖回升的迹象。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新接订单41艘共470万载重吨,走出今年前5个月新增订单均没有超过百万载重吨的最低谷。8月份,我国新签订单435万载重吨,占了全球新签订单的70%,连续3个月创下造船接单全球第一的纪录。
“现在看来,是新船价格已经跌至谷底,许多船东趁此机会抄底。”烟台京鲁船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书远对记者表示,以前一艘好望角型散货船可能需1亿美元,而现在仅需6000万美元甚至更低。船价大幅下降使得船东的投资成本降低,这也催生了一批成交量。
“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在积极落实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尤其在贷款方面给予了买船的外国船东一定的资金支持。此外,国家出台落实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让国内的铁矿石、煤炭等进口出现阶段性激增,这也是近期船舶成交量增长的原因之一。”
山东造船模式急待转向
让“高明勇们”担心的是,这波回暖行情能够持续多久。
最近的国际行情并不乐观,9月底,反映市场状况的克拉克松新船价格综合指数曾一度跌至142点,比历史最高值190点下跌了48点,降幅达到25%。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新船价格是反映船舶市场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新船价格的不断下跌说明船舶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而同期,短暂回暖的国际海运市场再次低迷,8月波罗的海指数(BDI)环比下滑10%。
“如果国内此时再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比如提前淘汰老旧船、规范拆船业、鼓励船舶行业的兼并重组,就再好不过了。”高明勇对记者表示,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国内船舶制造业将加速资源整合、提高自身竞争力,进而走出触底反弹的好行情。
记者了解到,作为造船企业的集中地,烟台、威海等地都在努力为造船企业找准自身定位,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争取在这波反转行情中占据优势地位。烟台京鲁船业有公司就灵活地采用变更造船时间,适当降低船价,更换船型等策略,稳定现有的订单。而威海的山东新船重工和新泰源船业等造船企业更是主动出击,将与受金融危机影响、停产倒闭的南方部分船厂对接,化解企业自身设备和订单不足的问题。
山东省船舶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山东船舶工业应由单纯以造船为主向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业协调发展转变。同时,建立以设计为先导、总装造船为核心、中间产品为导向的现代造船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控制造船成本,消化手持订单,尽力开拓新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