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3|回复: 4
收起左侧

首个第4代“钍反应堆”在武威建成,美放弃的技术,中国负责实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7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美国

人类使用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会想到“可控核聚变反应”,只是这个技术一时半会都实现不了。


不过,在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之前,人类还有一个最佳方案,这就是:钍反应堆


这个方案曾经是美国吹过的牛,结果他们没能实现,而我国不仅是目前唯一一个实现的,技术还走在了世界最前列。2021年9月9日,全球顶级期刊《nature》发布了一篇报道:


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技术“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中国是首个将这项技术商业化的国家。




image.png -->


“钍反应堆”就是利用“钍”作为原料,通过核裂变提供能量的核反应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核反应堆技术。


我们都知道,核电站都建设在江、河、湖、海旁边上,然而我国的这座钍基熔盐堆核电站,却建在中国甘肃省武威市,一个西北内陆城市。它不仅不需要用“水”来进行降温,相反无论是从热效率、安全性,还是成本,都远远优于全球任何一座核电站。




image.png -->

从燃料的角度来看,一吨“钍”燃料经过闭环使用,提供的能源,相当于200吨的铀;“钍”储量极为丰富,远远超过了“铀”的储量,目前已探明的“钍”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万年,而中国探明的“钍”储量在30万吨以上。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罗卢比亚曾表示:


如果用“钍”来发电,按照目前的电能消耗来算,中国钍的储量能够保证未来许多个世纪的发电供应,大致可以使用两万年。


“钍反应堆”最大优点在于“安全”。在核电行业当中,有一句特别出名的话:


任何一个核电站事故,都是所有核电站的事故。


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多起核泄漏事故,无论是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还是日本福岛核事故,不仅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伤害,还给当时全球核电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德国,作为全球发展核电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时,选择逐步关停核电站;在福岛核事故之后,选择了极为激进地快速关闭,全面放弃核电。


image.png -->

德国有接近一半的发电来自于新能源发电,其中风力发电占27.4%,光伏发电占9.7%,还有一部分是水电和生物原料发电。新能源发电有个特点,那就是非常不稳定,即便德国已经建设了一套极为复杂的电力管理系统,但作为工业大国,电根本不够用。于是,德国只能从法国进口核电来用,根本规避不了使用核电。


未来人类要实现碳中和,新能源必不可少,由于新能源不稳定的特点,现在还没有研发出一套足够好的储能技术,这意味着新能源发电的比例不能是100%。因为遭遇极端情况,有可能出现电,影响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


根据能源局网站数据显示:


截止到4月底,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达到8.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30.9%。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4828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7.2%。


image.png -->

如果要应对这种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核电技术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发展方向。然而核泄漏事故又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安全”是核电站最大的痛点,那应该如何应对呢?


2000年5月,美国能源部邀请了全球100名行业专家进行讨论,提出了第四代核电站技术的基本要求,并确立了6条发展路线,分别是超高温气冷堆、超临界压水堆、熔盐堆、气冷快堆、铅冷快堆、钠冷快堆,都属于“非水堆”,也就是不用水冷却的反应堆。


image.png -->

这些技术路线除了经济成本的考量之外,最核心要素就是:解决核泄漏隐患的难题


传统的核电站本质上就是用核裂变产生的热量来烧开水,一旦发生故障,机器停了,但核反应不会停止,而是继续产生热量,这就会融化掉包裹着核燃料的外壳,同时产生氢气,引发爆炸,进而引发核泄漏灾难。


这6种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大幅减少核废料、控制核扩散、提高安全性以及降低核电站建造和运营成本。其中,“钍基熔盐核反应堆”是兼具安全性和低成本的方案。那么问题来了,为何美国以及其他欧美国家不发展这种技术呢?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最早发现了这条路径,还进行了实践。最初的目的是:研发核动力飞机,这样飞机就可以携带核武器,进行远程轰炸,起到核威胁作用。1957年,苏联成功试射了洲际弹道导弹,这下美国人慌了,放弃了核动力飞机的研究,转而去跟进洲际导弹的研究。


于是,熔岩核反应堆逐渐转向了民用领域。1965年,美国下树岭实验室,科学家就做出了世界上首个民用熔岩反应堆,使用的就是“钍”作为核燃料,只不过从各项指标来看,这个核反应属于第一代核反应,而不符合第四代核反应堆的要求。


image.png -->

还没来得及商用,美国人就暂停了实验,这是因为核武器最重要的原材料就是“铀-235”,而“钍”只能转化为“铀-233”,无法作为核武器的原料。于是,美国继续选择了,用“铀”来作为核武器和核电站的核原料,这很符合美国人的一贯风格,其实不算奇怪。


image.png -->


image.png -->

“钍反应堆”的研究也就被搁置了,但有个国家是例外,不是中国,而是印度。目前已探明的“钍”储量,印度是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第二。1954年,印度的核物理专家,就提出印度的“三阶段核能计划”,终极目标就是发展“钍反应堆”发电,来满足印度未来的用电需求,这个规划远比中国要早得多。


事实上,印度也真的这么做了,现在印度国内建设了60多个核电站,都是“钍反应堆”,印度也曾不止一次对外宣称:没有人比印度更懂“钍反应堆”。不过,印度这60多个核电站的技术都没有达到第四代核电站的标准。


按照印度自己的说法,计划在2025年实现第四代“钍基熔盐堆核电站”的商业化应用,到底能不能实现,咱也不知道,不过客观地说,在“钍反应堆”领域,印度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后来,美国梳理了6条发展路径时,猛然发现自己放弃的“钍基熔盐堆核电站”技术原来这么好,也开始发展相关领域技术,也有一些国家陆陆续续地开了相关研究。


那么问题来了,这当中的核心技术难点是什么呢?为何现在这么多国家迟迟没有能够突破,而是中国最先突破了呢?


image.png -->

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也曾选择了“择钍基熔盐堆”来作为发展民用核电的地点,这就是:728工程。只不过我国当时无论在科技、工业和经济水平有限,所以选择放弃,改为建设轻水反应堆。


后来,当第四代核电技术被提出后,我国就计划要在“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实现突破。201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专项。按照计划,花2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钍基熔盐堆在全球的首先应用,并建立起钍基熔盐堆产业链和配套的科技队伍。


该专项由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10家院内外科研单位共同参与,并与美国展开了合作,中科院和美国能源部签订了《核能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


“钍反应堆”其实有两条技术路线,分别是:固态燃料熔盐堆和液态燃料熔盐堆。其中液态燃料熔盐堆的优点是:燃料利用效率更高;而固态燃料熔盐堆的优点则是有利于核能制氢、二氧


化碳减排量。我国的规划是,先将小型模块钍基熔盐堆作为示范堆的堆型,继续采用固液并举的路线。




image.png -->

在此期间实现了许多技术突破,比如:高纯度氟盐制备与检测技术、氟盐腐蚀控制技术、国产高温镍基合金制备与加工技术、国产高致密细颗粒核石墨制备技术、同位素萃取离心分离技术、基于氟盐体系的干法分离技术、熔盐堆放射性气体监控技术。


熔盐堆使用高温熔盐作为冷却剂,钍基熔盐堆用的是:复合型氟化盐,所以核电站并不需要水。复合型氟化盐在冷却后会凝固,几乎不太可能发生泄露或者污染环境的情况。不仅如此,钍基熔盐堆的核废料也非常少,还不到传统核反应堆的千分之一。万一发生了核电站出现故障,温度超过一定程度时,装置底部的冷冻塞会融化,携带核燃料的复合型氟化盐会流入到应急储存罐当中,核反应就会停止,反应堆的温度也会随之下降,避免了核泄漏的情况发生。


image.png -->

然而复合型氟化盐也有缺点:腐蚀性强。这个缺点也正是制约“钍基熔盐堆”的技术难点。对于核电站的管道而言,要求在高温、高应力和高辐射环境下,保持稳定性,同时管道还得不怕复合型氟化盐的腐蚀。


2014年,中科院金属所熔盐堆结构金属材料研究团队,在这个领域实现了突破,成功研制出了“GH3535合金”,这种合金耐650摄氏度的高温和苛刻的熔盐腐蚀。该团队成员董加胜介绍说: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预计可发展出满足700甚至800℃使用要求的新材料。


image.png -->


image.png -->

随着这项技术被公关,2017年4月,甘肃省武威市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武威市民勤县红砂岗建设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项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项目一共分为两期,总投资额达到220亿。


2018年,“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开工建设;


2021年5月,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及配套设施的主体工程完工,并于9月底启动试运行;


2023年6月,根据公开信息,按照相关规定, 国家核安全局决定颁发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运行许可证。这意味着第四代钍基熔盐实验堆即将投入运营。


image.png -->

按照计划,2030年前后,将在全球率先完成商业化应用,大规模推广100兆瓦“钍基熔盐堆”。


美国没有发展这项技术,最核心的原因是他们确实不太需要这么一座核电站。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工业用电需求大,相反美国过去几十年,制造业不断外移,用电的需求量并不大,所以他们并没有很大的动力去发展核电,并且这个技术前期的投入巨大,如果用电市场不够大,很有可能会亏本。


那这种“钍基熔盐堆”有可能未来发展成航母的“心脏”吗?


网传“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未来可以作为航母的心脏,但大多有炒作的嫌疑。核反应堆和航母心脏有很大的区别。现在“钍基熔盐堆”的发展其实主要还是在民用,而非军用,两者技术有很大的不同。不仅仅是核燃料的浓度,同时还有小型化的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美国刚开始研究不也是为了造“核动力飞机”吗?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美军仅仅是在研究“2.5兆瓦熔盐堆”,而我们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为例,使用的核反应堆“A4W反应堆”单台功率是:550兆瓦,两者相差了220倍。


image.png -->

我国这次建成的第四代“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是2兆瓦,即便不考虑小型化问题,直接搬到航母上,输出功率也不够用。即便是未来我国计划推广100兆瓦的大型民用“钍基熔盐堆”,也是不足以充当航母的“心脏”。


2023-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23-12-7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光有PPT,没有实际产品,就想股市骗钱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7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这玩意难度不是运行,安全控制才是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以前同事去了丹麦的seaborg,那边和韩国三星已经有了MOU,准备开始了,CMSR熔盐堆的技术,www.seaborg.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3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舟山
感觉高大上,如果安全高效,希望早日投入正式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0 01:12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