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海蓝天,风景旖旎。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卡塔尔半岛的绿茵草坪上,32支国家足球队球员们,为争夺“大力神杯”进行激烈比拼。
此次世界杯,卡塔尔也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土耳其海军“布格扎拉岛”号护卫舰,它受邀执行世界杯联合安保任务。
提起“布格扎拉岛”号护卫舰,许多中东国家非常熟悉。 它是土耳其“国家舰”项目岛级护卫舰三号舰,于2018年在伊斯坦布尔海军造船厂交接入列。 自上世纪土耳其海军启动“国家舰”项目以来,土耳其造船业走出了一条从海外引进到自主建造的道路,成功打造出艾达级、岛级、伊斯坦布尔级等系列“明星”战舰,逐渐从世界造船界舞台的“围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土耳其造船业成功转型的背后,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期,我们追溯土耳其造船业发展史,从中寻找答案。
-->
土耳其海军“布格扎拉岛”号护卫舰。 资料图片
艰难的抉择
关于土耳其军工造船的起点,还要从一场近半个世纪前的局部战争说起。
1974年夏,塞浦路斯危机爆发。 美国华盛顿很快收到来自中东的消息..土耳其军队攻入法马古斯塔,占领了塞浦路斯近40%领土。 令土耳其始料未及的是,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土耳其实施武器禁运的决议。
美土关系随之急转直下。 土耳其军方也不得不面对10余艘美制驱逐舰尚未交付完毕、舰队缺少先进军舰的尴尬处境。
武器禁运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塞岛危机后,长时间得不到先进武器的补充,土耳其海军舰队规模一再缩小,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也正是在这一事件之后,土耳其开始寻求防务独立,试图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在土耳其国内,建造国产舰队的呼声日益高涨。
事实上,土耳其海军此前进行了预先布局。 上世纪70年代初,土耳其海军已嗅到一丝不安的气息,不断加大对格尔库克造船厂的资金投入。
没过多久,格尔库克造船厂以克劳德·琼斯级护卫舰为原型,成功打造出土耳其第一型自主建造的驱逐舰。
这则新闻发布,犹如一块石子投入湖中,激荡起不小的浪花。 土耳其政府正式发布一份总金额高达100亿美元、为期10年的军事现代化规划,并明确发展路径..引进国外“母型”战舰,搭建国产化流水线。 1982年,土耳其和当时的联邦德国签订军舰合作项目,土耳其格尔库克造船厂将引进西德造船技术,完成2艘先进护卫舰的国产化建造任务。
引进先进建造技术后,格尔库克造船厂一跃成为造舰大厂,奠定了土耳其海军装备国产化的工业基础。 此后,土耳其海军采取“多点开花”的方式,同步推进护卫舰和攻击快艇等多个合作项目。 “内外兼修”的发展路线逐渐成形,并在进入新世纪后,持续推动着土耳其造船业不断向前发展。
漫长的等待
2008年9月27日,土耳其“海军节”,伊斯坦布尔港口见证了令土耳其举国欢腾的一刻——“雷贝里岛”号护卫舰成功下水。
这艘排水量只有2000多吨的护卫舰为何备受关注?
原因很简单..这是土耳其“十年磨一剑”打造出的“国家舰”。
1999年底,土耳其完成了塔兹奇扎克和佩帝克两家造船厂合并重组,成立了伊斯坦布尔海军造船厂,担负土耳其“国家舰”项目岛级护卫舰的建造任务。
对于一个尚未完全掌握现代化军舰建造技术的新兴造船厂而言,“引进+仿造”是最为稳妥的方案。 起初,土耳其军方计划引进德国“梅科”轻型护卫舰,以其为蓝本建造12艘反潜巡逻舰。
事情进展并不顺利。 德国公司对核心技术转让持保守态度,多次抬高价格、提出附加条件。 2004年,土耳其政府重新制订了“国家舰”项目计划,计划投入15亿美元,建立由伊斯坦布尔海军造船厂牵头,40多家土耳其公司参与的研发生产团队,誓要打造出国产现代化战舰。
4年后,岛级护卫舰首舰“雷贝里岛”号终于揭开面纱——舰体线形平滑流畅、集中式舰桥布局紧凑...... 极具现代气息的设计,令世人刮目相看。
“雷贝里岛”号护卫舰下水当天,土耳其一名高官表示,实施“国家舰”计划,要将对国外武器装备的依赖程度减至最小。
创新的底气,源于土耳其军工制造业的奋起直追——土耳其50多家科研院所通力合作,重金聘请国外设计团队担当顾问,国内多家民营造船厂积极参与,多条先进舰船生产线搭建成功。
2018年7月,巴基斯坦宣布采购4艘岛级护卫舰。 这是土耳其首次出口现代化水面舰艇,也是土耳其当时最大规模的装备出口项目。 随后,哈萨克斯坦等国也纷纷发来订单。 据统计,2002年土耳其武器出口额为2亿多美元; 到2020年,其武器出口额增长到20多亿美元。
拿到这张优异成绩单,土耳其造船业并不满足于此。 伊斯坦布尔海军造船厂设计师的图纸上还有一个更宏大的目标..打造具备综合指挥能力的大型防空护卫舰。
这不是一句空话。 在建造岛级护卫舰期间,伊斯坦布尔海军造船厂将设计师全部集中起来,在岛级护卫舰的设计基础上,推出升级版的伊斯坦布尔级护卫舰,全面提升各项性能指标——排水量3000吨,上层建筑具备隐身特性,全舰近80%的装备实现国产化。
全新的挑战
一系列超高的技术指标,给设计师们带来空前的挑战——
夜晚,伊斯坦布尔港口,各种泵船、起重机、吊机往来穿梭,一块块巨型钢材被送进船坞,汽笛声、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 白天,伊安高速铁路,载着各式武器、设备的列车奔驰而来,铁轨撞击声、指挥哨声不绝于耳。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曾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写道..“这是土耳其国防工业完全独立的重要标志。 ”
自2017年1月19日,伊斯坦布尔海军造船厂切下第一块钢板,到2021年1月23日,“伊斯坦布尔”号护卫舰下水,短短4年间,土耳其造船业闯出了一条自主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道路。
长期以来,土耳其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木材、造纸、建材等领域,有限的工业水平制约了土耳其造船业发展。 其中,动力和武器系统是他们最为凸显的短板。 对此,土耳其军方扬长避短,重点解决这些难题——
减阻外形。 “伊斯坦布尔”号护卫舰的排水量比岛级多出600多吨,原有动力系统比较吃力,设计师将伊斯坦布尔级护卫舰加长10多米,增加舰体长宽比,减小航行阻力,有效缓解了舰艇“心脏病”。
增设船员。 “伊斯坦布尔”号护卫舰装备了新型舰艇综合战斗管理系统,提升了跨平台协同作战能力,但复杂的平台管理对硬件设备提出更高要求。 为此,“伊斯坦布尔”号护卫舰增设人员配置,确保系统的安全冗余。
国产替代。 去年,土耳其向俄罗斯购买S-400防空导弹系统,触踫到了美国的“神经”,美国以此为由中断了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供应。 土耳其军方紧急采购国产“HISAR”防空导弹系统。 尽管射程和精度不尽如人意,但与周边国家同等级舰艇相比,其反舰作战能力还是高上一筹。
以上种种做法,让原本不被看好的新型战舰变成“明星”战舰。 近年来,土耳其不断加大对本国战舰的升级力度——搭载35毫米近防炮、“阿特马卡”反舰导弹等国产武器系统; 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全套电子战系统天线、双波段火控雷达等先进电子设备。 今年3月,土耳其军方再次与欧洲一些军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为其舰艇技术领域的转型升级再添动力。 通过择优借鉴学习、装备改造,土耳其加快实现舰船雷达设备、作战管理系统、武器系统的国产化,海军作战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姜子 王文辉 金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