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焊花四溅,一派繁忙景象。看着忙碌的生产线,公司总工程师欧书博说:“现在,我们交付和在手的造船订单量有14艘,合同额20亿美元,订单排名全球领先。”
订单领先的背后,是企业长久以来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企业园区内有两个造船坞,此前只能交付3至4艘船舶。4年来,企业围绕建造方法、项目管理、设计链条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造,在4个大课题、十大关键技术上不断进行科研攻关,最终实现了对高端客滚船快速建造技术的创新突破,将船舶建造周期从原来的218天降低到现在的95天。造船周期缩短123天,生产效率翻了一番。如今,企业一个坞就可以造3至4艘船,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效益。
-->
不止招商金陵船舶,放眼全市,光威复材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项目实现了“卡脖子”技术的重大突破,成功打破“技术、装备、产品”三重封锁;威高利彤生物疫苗项目坚持自主研发,在关键技术方面突破技术壁垒,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威高预灌封注射器产业化项目,实现了疫苗用预灌封包材的国产化,填补国内空白……一系列“突破”“领先”“率先”,折射出威海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威海产业的“新”,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既在于企业自身,也在于全市上下不断集聚各方创新资源,持续完善创新生态、提升创新服务效能。
威海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今年,科技部门牵头实施创新链体系建设工程,充分用好驻威高校“动力源”作用,将153个研发团队的7名院士、570多名教授、180多名博导,以及1300多名技术专家,“精准分布”到医疗器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8条创新链上,变企业自发对接为政府主导下的精准合作,推动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
在位于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的天力电源科技研发中心里,技术人员围绕商用车车载电源系列产品,紧锣密鼓地进行科研攻关。把研发中心建到高校里,是天力电源与哈工大(威海)校企携手的成功探索。
“我们有较好的市场和产品制造基础,和哈工大合作,让我们在技术方面有了新的‘加持’,可以进一步拓展自主产品,导入更多技术附加值高的产品,利润空间可观。”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位世波说。
眼下,研发团队攻克了低压大电流双向AC/DC-DC技术、能量路由分层管理技术以及保护与容错控制等关键技术,推出车载充逆一体机、150W至2KW车载逆变器等多项产品,相关技术和产品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加大自主研发、掌握原创成果、突破关键技术正成为全市产业发展的最新走向,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更是让城市核心竞争力显着增强。根据今年3月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显示,威海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省第4位,企业创新指数居全省第1位。同时,今年,威海还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跻身全国城市创新百强行列,获批了威海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山东省实验室、省海洋养殖创新创业共同体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325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5家,省科技领军企业达到15家,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来源:Hi威海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