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球环保政策日趋严格,船舶能源种类逐渐向低碳化能源转变,船舶电动化趋势愈发明显,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
记者近期调研发现,经过10多年蓄力深耕,我国电动船舶取得长足进步,产业整体实力实现与已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并在部分关键领域达到“领跑”。业内专家建议,借鉴电动汽车发展成功经验,加大电动船舶扶持力度,扬长板、补短板,放大后发优势,夺取与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竞争、科技竞争又一战略制高点。
后发制人进入全球产业第一方阵
全球电动船舶过去15年迎来快速发展期。记者调研了解到,2007年至2008年,在锂电池逐步成熟之后,挪威、德国、美国等国家开始研制电动船舶。
我国电动船舶虽然起步晚于西方国家数年,但“后发制人”,克服了西方国家“吃螃蟹”暴露出的一些弊端。当前,我国电动船舶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内湖、内河、岛屿以及近海港口等,应用船型以客船、小型邮轮、公务船、港务船等为主。安静、舒适、对环境友好、操控灵活的电动船舶带来高品质航运服务。受市场前景吸引,宁德时代、亿纬动力、国轩高科、比亚迪、鹏辉能源等电池企业纷纷入局电动船舶,产业链创新活力迸发。
目前,我国电动船舶整体技术水平不弱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二研究所所长桂文彬告诉记者,基于电动汽车发展打下的产业基础,当前我国电动船舶技术在深度和广度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在船用电池的安全性等方面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基于西方国家经验,我国在船用动力电池上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方案,更加安全稳定,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显著。
随着产业化应用持续推进,电动船舶订单得到爆发式增长。我国已自主实现电动船舶系统和产品在江、河、湖、海全流域和多船型覆盖。国内现有电动船舶近百艘,其中较大型号20余艘,在电动船舶建造数量和吨位上与西方国家不相上下。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苏州、武汉、广州等城市都在进行船舶的电动化替代,涵盖长江、珠江、黄浦江等主要水系。
伴随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深度推进,规范体系建设提速。中国船级社分别于2019年颁布了《纯电池动力船舶检验指南》,于2020年颁布了《内河绿色船舶规范》。
政策支撑不足部分新技术研发落伍
虽然我国在电动船舶上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实力和产业转化能力,但在政策支撑上还存在明显不足,影响了行业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在船用燃料电池等新技术的研发上,也落后于西方国家。
记者梳理发现,国家层面对于电动船舶扶持力度有限,能查到的扶持政策仅两条。2018年印发的《关于节能新能源车船享受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符合相关标准的新能源船舶可以享受车船税免税优惠政策。2021年正式实施的《长江保护法》第七十三条明文规定,国务院和长江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长江流域港口、航道和船舶升级改造,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等清洁能源或者新能源动力船舶建造,港口绿色设计等按照规定给予资金支持或者政策扶持。
而在地方层面,广州、深圳、湖南、福建四地推出了扶持电动船舶的政策。深圳市于2018年1月11日正式实施《深圳市绿色低碳港口建设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广州市于2019年7月4日正式印发《广州港口船舶排放控制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湖南省2020年也针对东江湖水域新能源船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福建省除与上述地区一样通过奖补方式鼓励电动船舶的推广应用外,还积极奖励、支持电动船舶研发、制造等产业环节的发展。此外,全国其他地方尚未对新能源船舶补贴给予明确的资金支持或者政策扶持。
近年来,国家鼓励企业探索燃料电池在船舶上的应用。2020年6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内河航运发展纲要》,鼓励发展燃料电池船舶。2021年7月,国家海事局组织制定《氢燃料动力船舶技术与检测暂行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记者了解到,在以氢能为主的船用燃料电池等新技术的研发上,我国已落后于西方国家。欧洲、日本、美国已实现燃料电池船舶示范,步入推广应用阶段。目前国内燃料电池市场主要集中于商用车领域,在船舶方向研究较少。桂文彬透露,船用燃料电池主要在质子交换膜上跟不上西方国家的步伐,西方国家的质子交换膜可以待充几万小时,而国内还在朝1万小时努力。
谋高质量发展得全球主导地位
受访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借鉴电动汽车发展成功经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电动船舶高质量发展,赢得全球行业主导地位,夺下产业竞争、科技竞争新的战略制高点。
一是完善支撑政策体系。据业内人士介绍,船舶电动化成本按电池容量计算约为1度电2000至2500元,这意味着1兆瓦的电池容量成本达200万到250万元,收回电动化成本的时间为3到4年甚至4到5年。由于电动船舶的初期投资较传统船舶大大增加,极大限制了船东对于电动船舶的积极性。桂文彬、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副总经理唐健等专家建议,强化政策导向,拉动高品质航运消费,推动电动船舶进入发展快车道。
二是全面加强科技攻关。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汤文军等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加强电动船舶前沿技术特别是船用电池、电力系统、智能化大功率充电系统、精准消防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电动船舶的续航能力和舒适性、安全性。同时,着眼全球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加大燃料电池研发力度,并及时布局下一代船用动力电池研发。
三是在湖北建立国家级绿色船舶示范区。专家认为,以湖北为试点设立国家级绿色新能源船舶综合示范区是推动电动船舶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国船舶第七一二所副所长李明勇说,湖北地处长江中下游,两大“黄金水道”长江、汉江润泽全省,湖泊众多,含三峡、丹江口等国家重要库区,为新能源船舶批量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而湖北分布有中船七〇一、七〇九等顶级船舶科研单位和华中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船舶领域知名高校,内河航运技术基础雄厚,新能源船舶产业链完整,疫后重振、绿色发展内生动力强劲,具备建立内河绿色新能源船舶综合示范区的内、外部条件。
来源:新华财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