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海事组织第四次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报告预测,随着全球贸易活动的持续复苏和增长,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比例将进一步上升。各方需加快航运领域减排,积极发展绿色航运,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
国际海事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日前通过《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相关修正案,制定了新的强制性全球航运业减排措施,确保达到此前制定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舆论认为,全球航运业减排对实现与应对气候变化有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加快推动航运业减排
根据修正案,国际海事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航运业实施减排新举措:一是建立能源消耗指数,引导各国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船舶能效;二是建立船舶年度运营碳强度指标和评级机制,鼓励各国政府、港口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方对评级为A或B的船舶给予政策激励,连续3年被评为D或E级别的船舶需要提交整改计划,以此向市场及金融机构释放信号。据悉,新措施有望于2022年11月1日正式生效。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表示:“航运业脱碳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也是必须共同选择的道路。新措施的出台将有效引领全球航运业加速实现脱碳目标。”
2018年,国际海事组织推出了全球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战略规定。按照计划,到2030年,国际航运业碳强度将比2008年至少下降40%,到2050年,碳强度下降幅度将达到70%,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至少下降50%。一段时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和航运国家纷纷加大政策力度,从市场管理、技术研发和运营效率等方面推动航运业减排。
不久前,中国发布了海事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建立全国船舶能耗中心、建立航运温室气体减排检测、报告和核算体系、完善船舶能耗数据收集机制、实施船舶大气排放清单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参与航运业减排全球治理。
欧盟于2018年1月起实施大型船只二氧化碳排量监控、报告和核查制度,吨位超过5000吨的货船和客船在欧洲经济区港口停泊,需要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检测。欧盟计划近期提出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方案,航运业将纳入其中。今年4月,美国提出实现航运业脱碳目标的承诺及措施,还与挪威、丹麦等国家合作开发零碳排放清洁燃料。4月底,新加坡海事和港口管理局宣布,将打造海事脱碳中心,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资助相关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致力于减少航运业的碳排放。
行业转型创造新机遇
专家指出,随着各国减排政策趋于严格,全球航运业面临的转型压力不断增加。航运业也在采取行动“化危为机”,船舶节能环保技术,尤其是清洁燃料技术,正日益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面对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趋势,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向航运公司施压,要求其加快减排步伐。喜力公司近期宣布,到2040年,公司所有业务合作将转向实现零碳排放的航运企业。联合利华也宣布,到2039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目标,其中包括海运服务。
去年10月,国际港口协会与国际海事组织“绿色航行2050项目”开展合作,将进一步支持各国开发额外工具,使港口变得更清洁、更环保,促进港口与船企开展技术合作。今年3月,国际航运协会、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国际邮轮协会等航运组织联合宣布,支持联合国成立50亿美元研发基金,开展船舶零碳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全球主要航运公司也纷纷转向新型清洁燃料开发。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计划在2023年推出第一艘使用生物甲烷或可再生天然气作为燃料的船舶;去年8月,日本邮船公司、日本海运联合公司以及日本海运协会宣布一项联合研发协议,计划实现氨燃料油轮的商业化,建立稳定而经济的氨气供应链;今年4月,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与主要氨气生产商CF工业公司签署工程和供应合同,生产绿色氨气,将海洋部门确定为目标消费者。
航运业加快减排也催生了航运金融服务领域的变革。世界银行报告预测,零碳燃料的广泛运用,将为船舶燃料市场带来超1万亿美元的融资需求。2019年,由全球海事论坛等机构发起,花旗银行等11家银行共同签署了“波塞冬原则”行业框架,旨在引导金融机构将融资重点侧重支持环境友好型船舶制造,以实现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减排目标。截至目前,该框架的缔约机构已增至26家,覆盖航运融资总金额达到1850亿美元,约占全球航运融资额的一半。
实现脱碳目标面临挑战
航运业是全球贸易的生命线,实现脱碳目标将面临长期挑战。有分析认为,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燃料问题。目前广泛使用的液化天然气无法满足长期减排目标,氢能源、氨能源等可替代清洁能源供应量有限,且成本远超传统化石能源。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有关报告指出,未来清洁能源将在国际航运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相关技术仍需数十年的探索和研发。
国际航运协会建议,共同建立一个规模达50亿美元的全球清洁燃料研发中心,加速推动航运业清洁能源的发展。英国“绿色商业”网站环境问题高级顾问乔纳森·刘易斯表示,实现航运业脱碳目标需要整个行业更强的共同意愿。很多国家已拥有制造清洁替代能源的技术,但全球需要推动、发展和落实相关政策,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有效降低清洁能源成本。
尽管国际海事组织已制定全球范围内的减排目标和措施,但具体区域和国家的减排目标不一致,若各自行动将使船舶碳减排的全球监管更加复杂化。此外,船舶零碳燃料的选择还需考虑各国能源结构与能源安全,航运业低碳发展路径尚不明晰。一些严重依赖对外贸易的国家担心,过于激进的航运业减排目标将对自身经济发展带来冲击。
美国密歇根大学造船与海洋工程教授孙静表示,科技创新是实现航运业减排目标的关键手段。目前,清洁能源发展速度赶不上需求,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最主要的障碍。孙静认为,电动化将是航运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战略之一,通过先进的感应器、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船舶有效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排放,一些船队已经实现了货物装卸系统电动化。
德国汉堡物流与企业管理技术大学教授阿兰·麦克基农表示,未来更多地采取征收碳排放税等基于市场手段的政策,对航运业实现减排非常必要。国际航运业商会秘书长盖伊·普拉顿表示,目前部分地区和国家在航运业减排措施上进展明显,但全球范围内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的程度较低,只有真正形成全球一致的解决方案才能最终取得成效。
来源: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