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79|回复: 0
收起左侧

老职工葛珺讲述上海老船厂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8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17岁进入船厂工作,是当时厂里最小的员工,葛珺1978年进厂是接替他的父亲,父亲因病离世,让他一下子要挑起生活的重担。实际上葛珺的外公也是上海船厂的老工人,是很难得的八级钳工,“外公在上海船厂第一份工作就在现在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原址。”

父亲去世已有四十年,葛珺仍会在自己的博客上撰文纪念他。有一张照片里,葛珺的父亲站在3000吨的散货船“和平六十四号”前,这艘船当天可以下水试航,但父亲闭着眼,拍摄者并没有抓拍好。葛珺写道:“作为船厂的专业摄影师,爸爸很少有自己的照片,却留下了船厂发展中无数的珍贵照片。”而葛珺之后也成为一名忠实的记录者,电脑硬盘里塞满了自己拍摄的船厂照片,他告诉记者,家里还有两个移动硬盘,装的都是关于船厂的历史照片,很多照片网上根本看不到。

曾花“巨资”买海鸥205只为记录船厂生活

今年57岁的葛珺是上海船厂的副总经济师,现在也兼任上海船厂技工学校的校长。接受采访时,他陪着学校的孩子们在开校运动会。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飞驰,葛珺很是羡慕,在和这批孩子差不多的年纪,他就进厂工作,干了六年的维修电工。

在机修车间工作的那段时间,是他非常难忘的。葛珺至今仍能准确叫出带教过的那些老师傅,“黄厚儒及梁美光、曹国瑛、张秀萍及班长金鹏飞等电工一班的老师傅,他们让我这个刚进厂的小伙子度过了一段非常开心和充实的时光。”

当时,受到父亲的影响,葛珺也非常热爱摄影。进厂三年后,因为提前一年学徒满师,当时补发了一笔工资,葛珺记得是160块,他一狠心,花了156块去买下了一部海鸥205相机。“真的是一笔巨款啊,我刚刚工作没多久,哪有什么积蓄,照相机买完,一点积余都没有了。”当时,车间的团支部里还有冲洗胶片、冲放黑白照片的暗房,葛珺可以大展身手,也是在那个时候,他拍摄的很多照片成为现在看来颇为珍贵的历史照片,包括1862时尚艺术中心如今剧场所在地———造机分厂装试车间当时热火朝天的工作照。

船厂如一个小社会曾有千人影剧院

1862时尚艺术中心如今的剧场座位是800个,属于中等剧场的规模。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当时的上海船厂内,有托儿所、学校、医院,还有一个拥有1003个座位的影剧院。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上海船厂的这座影剧院便建造完毕,上影厂的多位著名演员,王丹凤、上官云珠、韩非还特地到影剧院为船厂的职工进行慰问表演。葛珺手上还保存着当时王丹凤在锻工车间参观以及在影剧院表演的历史照片。

这个影剧院给葛珺留下无数美好回忆,“那个时候,一个礼拜有两到三天会放电影,我们小时候票价是一角二分,市面上放什么,影院就放什么。《地雷战》、《地道战》我都是在上海船厂的剧场里看的。我搞共青团工作时,经常在那里搞文艺联欢会,每年五四青年大联欢、青年文化艺术节都在剧场演出。”葛珺还透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买肉买烟还需要凭票供应的时候,厂里每次办青年文化艺术节,他都会去邀请当时南京东路上有名的老字号,让他们来摆摊,卖一些好吃的。他强调,当天买东西只要花钱就可以,不要凭票,厂里的职工在那天就像过节那样开心。

上船人曾创多个第一掌握国际定价权

说起上船的辉煌,葛珺可以报出一连串的数字和事例,很多的辉煌都是他的亲历。他透露,从内燃机车间修理船舶柴油机、发电机、增压机起,这里曾经是上海船厂最高精尖的生产和技术部门。1958年,这里建造出中国第一台2000匹马力的低速柴油机起,到2001年年底,在这里一共建造了226台大型低速柴油机,成为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船用柴油机主要生产厂家之一,造机分厂先后26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创新奖项。

令葛珺尤其感到骄傲的是,在2004年以后的五六年时间里,上船所打造的3500箱-4000箱的中型集装箱船在世界上数一数二,“我们的造价、质量是其他企业无法相比的,不夸张地说,我们掌握了当时国际同类船舶的定价权。”

但从2012年开始,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贸易量下降、市场过剩,全球船价开始急剧下跌,这也让上海船厂受到了极大的压力。曾经“造一艘赚一艘”,很有可能变成“造一艘亏一艘”,葛珺说,就算如此,上船人依然没有被打倒,他们也在艰难的市场环境里重新摸索新路。

告别即墨路1号重生的剧场让其感慨

2004年9月10日,上船厂第一锅炉房那根标志性的大烟囱在爆破声中轰然倒下。葛珺当时刚刚把自己的胶片机换成了数码相机,他也记录下了那个令其百感交集的时刻。

从陆家嘴搬迁至崇明,很多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的员工一开始是很难接受的。葛珺也透露,当时的搬迁,厂里也制定了很多的方案,保证最大程度的人性化。他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上船人是勇于付出也敢为人先的,这就是我们上船人的一种精神。”

去年夏天,上海电视台要拍摄一部关于船厂的纪录片,那个时候1862时尚艺术中心的剧场已经完工,坐在空旷的剧场里,葛珺坐着接受了采访。他说,当时的感觉挺奇妙,似乎能听到车间里老师傅们在喊他,那个17岁的毛头小子好像又回来了。

看着剧场里仍旧保留的车间结构,装试车间粗粗的排气管,葛珺说,以前工人们需要钻进去清洁这些排气管。现在这些元素被保留了下来,让人们可以想象到过去工人们钻到里面去清洁的场面。

而巨大的行车架现在则被改造成了装饰用的立柱。据其介绍,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行车架还见证了船厂内一段段的爱情故事。因为,当年开行车的女司机颜值都比较高,经常会有一些爱慕者,在下面边干活边看着她们开行车,耐心等待着心仪的姑娘从自己的头顶掠过,这种热烈而又含蓄的情感,是那个时代上海产业青年的标签,也自然而然地成了那个时代的标签。

重回船厂的那个夏日午后,葛珺一个人在滨江道上走了一会,望着如今摩登又复古的剧场,“很欣慰,这里能成为让老百姓来触摸历史的地方,老船厂并没有消失,它只是换了个模样和我们见面了。”

来源:劳动报首席记者庄从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0-4 03:33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