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事岸外海事服务的Swiber控股,公司信笺盖上Cause No Harm的字样,也就是“不伤害任何人”。然而,这家公司的资金链最近断裂,在7月27日申请清盘,害惨不少债权人和一万多名股东。
除了银行贷款,这家背负巨额债务的公司也发行了多批企业债券,其中总值2亿新元的两批债券分别在6月6日及7月6日期满。
原本,它获得英国私募基金AMTC承诺注资2亿美元(约2.7亿新元),以赎回期满的债券。然而,AMTC临阵退缩。在几经波折后,Swiber将子公司的应收账款抵押给星展集团,以换取救急贷款赎回债券。
这一来,Swiber的营运资金干枯了,无法偿还债权人及供应商的欠款。在债权人的追债压力下,公司宣布清盘,震撼了本地股市。
这一两年来股价已跌跌不休的石油能源相关股,进一步受到卖压,而银行股可能受这个行业的坏账所累,股价也纷纷下跌。
受伤最重的是星展集团(DBS),它在Swiber的曝险高达7.2亿新元。除了上述2亿新元贷款供公司赎回债券,另外4亿新元贷款是供两个项目的营运资金,其余的1.2亿新元是供公司购买船只、房地产及对冲用途。
在星展集团的介入下,Swiber撤销了清盘的申请,改为接受司法管理。国际原油价格低迷,石油及能源相关企业纷纷削减资本投资,因此公司若在这个时候清盘,意味着它必须贱价脱售资产,从而影响债权人的利益。司法管理则让公司在法庭监督下继续营业,以争取时间进行债务重组或寻找新资金,那么债权人或许还能追回更多的欠款。
然而,Swiber的一万多名股东,看来是血本无归。在公司出现财务问题时,供应商及承包商以及银行有优先索偿的权利,其次是债券持有人,而股东则排在最后。
从Swiber事件中,股东能吸取什么教训?
首先,在目前疲软的经济环境下,债务高的公司倒闭的风险加大,特别是资产偏重的行业如石油及能源相关企业,以及房地产发展商。
疲软的市况意味着公司营收减少,而资产的价格下跌。一旦企业债券到期或是银行收紧贷款条件,这些公司的现金流问题就会浮现,从而引来债权人的索偿要求。这些索偿开始的时候是个小数目,但很快地就如滚雪球般地扩大。
其次,企业债券的投资回报虽然比银行存款利率高许多,但投资者往往低估了企业债券投资的风险。在Swiber宣布清盘后,一名投资者声称,他在星展集团的促销下,投资50万元买下Swiber发行的两个债券。另一名投资者则向银行贷款25万元购买Swiber的债券,由于债券违约,银行向她追债。
虽然Swiber的债券,只卖给机构投资者和大户,但随着零售企业债券在本地市场推广,小投资者在追逐高收益的企业债券时,要格外小心。银行在促销这些产品时,通常不会告诉投资者风险所在。
第三,上市公司财务出问题时,很可能波及其他相关公司,从而使小投资者受池鱼之殃。在本地股市,石油及能源相关公司的股权结构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Swiber持有Vallianz的26%股权,毅之安(Ezion)是澳洲集团(Ausgroup)及Charisma能源的大股东,而以斯拉控股(Ezra)则持有Triyards及Emas岸外的控制股权。
以斯拉控股为了赎回期满的债券,在今年3月将两家上市公司的全部股权抵押给银行,以取得1亿元的贷款。这笔贷款的条件是,以斯拉大股东黎才德和父亲黎良子在公司的股权,不得少于20%,否则就算违约。换句话说,黎氏父子的个人财务问题不仅左右以斯拉控股的命运,也将影响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东。
小投资者最容易受伤
此外,本地三大银行在石油及能源相关公司的曝险及坏账问题,也导致分析员下调银行股的目标价。在Swiber事件后,市场纷纷猜测,哪一家公司会步其后尘。银行通常都为坏账做出充足的准备金,但小投资者一般上就没有多少东山再起的机会。当上市公司倒闭时,他们是最容易受伤的一群。
来源;联合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