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02|回复: 0
收起左侧

美国“海上基地”概念的演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冷战结束后,为减少军费开支,美国大量缩减海外军事基地。军事行动前需获得周边盟国同意才能使用战区内的军事基地,给军事干涉行动带来了诸多不便。海地政治危机时,美海军就曾以“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作为陆军直升机起降平台以及2000多名海军陆战队员出击的大本营,发起以航母为作战基地的对陆攻击行动。后来的伊拉克战争期间,因土耳其拒绝让美军陆军部队从土耳其进入伊拉克北部,使美军的海外作战受到干扰和束缚,更是促使了美军战斗模式的转变。通过建设以“海上基地”为主的全球行动后勤支援网络,可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扰,提高军事手段的有效性,更符合美国的霸主形象。
一、概念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军提出了“海上基地”作战概念,集中体现了后冷战时代其军事智慧的激烈碰撞,其源头在于和平环境下美军对海外干涉行动需求的改变。在概念提出的初期,美国海军曾考虑过移动式近海基地。根据设想,其体积庞大,类似巨型航空母舰,不仅自身具备抵御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威胁能力,而且能够满足各种生活需要。可想而知,这种巨型平台建造和维护费用必定是非常昂贵的,对于一向精打细算的美国来说,这更多的只是概念上的炒作,美国国防部迄今为止没有为这样的设施划拨经费。
在2002年的《21世纪海上力量》报告中,“海上攻击”、“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三大概念指明了美海军的发展方向。其中“海上基地”构想利用远洋运输船队等从海外或本土的陆上基地向海上基地运送人员和物资,并以海上基地作为海上码头,由此展开对陆突击的作战行动。由此可见,可扩展性的海基能力是三大海上力量的最关键组成要素。随着研究的深入,“海上基地”概念越来越明确地从后勤支援转变为以力量投送为核心,并最终实现了两栖作战模式的革命性转变。
随后几年,美国国防部大力实践发展海基能力,以之从海上快速部署、集结、指挥、投送、改编和重新部署远征兵力。海基能力的主要意图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陆上支援兵力的同时,充分利用海上基地带来的灵活性和保护。

图1  2003年提出的移动式近海基地概念图
由于关于“海上基地”概念的定义和能力的许多争论仍未有定论,如海上基地能否完全代替海外陆上基地?海上基地能够达到多么强的能力?若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其他军种会继续支持这一联合作战概念吗?等等。根据美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的说法,2013年起已不再使用“海上基地”(Seabase)和“海基能力”(Seabasing)等类似术语,海军作战部内部也进行了相应部门和功能的调整。
但海军陆战队仍然积极主张发展“海上基地”计划,重新强调提高其两栖攻击能力和海上卸载能力,并且通过建造机动登陆平台等预算相对折中的做法,获得了四年防务报告的部分背书。
二、功能
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与综合司令部总结了“海上基地”作战概念的七个主要原则:
1)利用海洋作为机动空间。海上基地作战的核心理念就是从公海上发起灵活的远征作战,穿越广阔的作战空间,为远征联合部队提供持续的战斗支援、维护和力量投送。
2)利用前沿部署和联合部队的相互依存性。海上基地可在危机出现初期为联合部队指挥官提供可靠的进攻和防御能力,前沿部署的联合部队能够阻止或排除危机,确保增援部队、设备以及物资的后续介入。
3)保护联合部队/盟军进行作战。海上基地的机动作战能力极大地提升了联合部队在海上环境的行动自由,并进而为联合部队提供来自海面、水下、空中和陆地的防御能力。
4)提供可扩展的、能根据危机快速响应的联合力量投送。根据任务需求的不同,海上基地可能由多种海上平台组成。
5)从海上维持联合部队作战。从海上基地的后勤概念来看,海基力量还需向港口输送物资,向岸上的陆战队任务部队提供持续支援,并提供维护、维修、医疗和补给。
6)扩大进入领域并降低对陆上基地的依赖。海上基地为美海军提供了全球力量投送能力,扩大了联合远征部队的进入领域,从而不再受到港口和机场等军事设施的限制。
7)迷惑敌人。海上基地作战平台将形成分散、分布式的作战,为作战部队提供多种介入地点及手段。“危机四起”下世界警察兵力有限的局面下,海上基地更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都赋予了美军最大化的灵活性。
具体来看,《美国海***型路线图》对海上基地功能的清晰描述为:① 集结(Close),在10~14天内,执行任务的部队完成集结命令,并装载到战略运输工具上,启程前往海上基地;② 组合(Assemble),联合力量在24~72小时内到达海上基地所在区域;③ 战斗(Employ),至少要保证有一个旅在8~10小时内进入作战区域;④ 保障(Sustain),至少能提供联合部队2个旅所需的装备和医疗救护等保障;⑤ 重组(Reconstitute),确保能让联合部队一个旅在10~14天内重新部署。
根据战术形式,未来海上基地的舰载机在保持后勤补给能力的同时还将具有空中突袭能力。
三、构成
“海上基地”是作战概念,或者说是依靠海上作战后勤平台向陆突击的新兴作战方式。一个典型的海上基地应包括以下几部分:两栖战斗舰、海上预置部队(MPF)、支援船和连接器。在这一框架下,海军陆战队租用了军事海运司令部(MSC)的部分船舶,已形成了一定的远海基能力,尤其是新建机动登陆平台的服役,极大地提高了其远征战斗能力。另外,还将通过舰对岸连接器(Ship-to-Shore Connector,SSC)项目更新大批气垫登陆艇。目前的海基能力详见下表。
表1  美海军陆战队用于海上基地作战的舰艇统计
型   号
数量
功   能
“美国”级直升机登陆攻击舰(LHA)
2(含1艘在建)
可在高密度、多威胁的环境下执行任务,保证战略灵活性,提供有效接近及战术机动性。是远征打击大队和海上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
“黄蜂”级两栖综合攻击舰(LHD)
8
可在高密度、多威胁的环境下执行任务,可作为远征打击舰队的旗舰船。在两栖作战中,可实行空中或近海登陆。
“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LPD)
11(含2艘在建)
可在中密度、多威胁的环境下执行任务,可实施远征打击,同时承担运输任务、提供防御能力、作为辅助医疗接收船。
“惠德贝岛”级两栖船坞登陆舰(LSD)
8
美国海军两栖战舰艇的主力之一,能较好的满足中小规模登陆作战的装载要求。可同时接受垂直补给或水面补给。
“哈珀斯·费里”级两栖船坞登陆舰(LSD)
4
“惠德贝岛”级的改进型,提高了货物运输能力
预置部队
“鲍勃·霍普”级大型中速滚装船(T-AKR)
2
拥有约387000 ft2的货物装载能力,航速为24 kn,船上装备有船尾跳板和起重机,可进行滚装或吊装装卸。
“沃森”级大型中速滚装船(T-AKR)
2
拥有约395000 ft2的货物装载能力,航速为24 kn,船上装备有船尾跳板和起重机,可进行滚装或吊装装卸。
“刘易斯·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补给舰(T-AKE)
2
具有弹药、食物、燃油、备件等物资的预置补给能力,且可提供多种转运输送方式。
“舒伽特”级大型中速滚装船(T-AK)
1
由集装箱船改装而来,拥有约300000 ft2的货物装载能力,航速为24 kn,船上装备有船尾跳板和起重机,可进行滚装或吊装装卸。
“约翰·鲍勃”级大型中速滚装船(T-AK)
5
干货船,主要进行装备和人员运输。
“蒙特福德角”级机动登陆平台(MLP)
2
作为海上基地概念的核心,起到“海上码头”的作用。可将海上基地的车辆、装备、人员和补给通过舰对舰、舰对岸方式转运至岸上。
支援船
“蓝岭”级两栖指挥舰(LCC)
2
美国海军海上综合作战指挥能力最强的战舰,专为在两栖作战中提供海、空、陆综合指挥控制设施而设计建造的唯一一型舰艇。
“先锋”级联合高速运输船(JHSV)
10(含5艘在建)
在战区内快速运输部队、军用车辆和装备,在3级海况下,航速可达35 kn。
“怀特”级航空后勤支援舰(T-AVB)
2
可为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提供维修和补给能力,同时其装备的起重机可为普通集装箱船或滚装船提供服务。
“仁慈”级医院船(T-AH)
2
提供战时紧急现场救助以及灾难时执行难救助和人道主义任务。船上有12间手术室,1000个床位,以及核磁共振和放射线医疗室等设施。
前沿浮动基地(MLP)
2
由MLP概念发展而来,将一艘原油轮进行改装,拥有大面积的飞行甲板,可作为反水雷直升机和特种任务部队基地。
连接器
气垫登陆艇(LCAC)
具有快速性和两栖性等优势,可在全球70%以上的海滩实施登陆作战。
通用登陆艇(LCU)
可运输重型设备和补给进行登陆作战,同时可独立进行战区内运输、安全合作、非战斗撤离、人道主义援助以及灾难救助任务。
轻型两栖货物运输车(LARC-V)
用于执行碎浪带救助、收回、脱水、伤亡撤离及斜坡检查等任务,亦可用于人员和装备的运输。目前海滩勤务指挥小组唯一可用于海滩检查,为大吃水舰艇选择卸货点的装备。
改进型海军驳运系统(INLS)
对陆军模块化堤道系统进行改进,由连接到堤道渡船上的带动力或无动力的平台或模块组成。
海上预置部队通用小艇(MPF UB)
用于人员或轻型装备运输和后勤支援的通用小艇,并可执行一定程度的医疗撤离任务。
“鱼鹰”级倾转旋翼机(MV-22)
与JHSV、CH-53以及LCAC共同组成海上基地连接器,极大地提高了美军执行超地平线的远征机动作战能力。可执行的任务包括海上或陆上发起远征攻击、中型攻击支援、空中投送、飞行器或人员的战术回收、空中撤离以及快速突袭和撤离。
重型运输直升机(CH-53E/K)
即“超级种马”,用于在两栖攻击及后续陆上任务过程中运输或转移重型设备和补给,是用于海上的可在高海拔低纬度环境下投放所有海军陆战队装备的唯一一型直升机。
“休伊”多用途通用直升机(UH-1Y)
用于舰对舰或舰对目标的人员、装备和补给的垂直转运,由于其高速性和强大的运载能力,UH-1Y在陆战队空地任务部队两栖作战中得到广泛运用。

图2  海军陆战队海上基地作战模拟
其中,海上预置部队作为美军“就绪”战略的一部分也曾被作为一项庞大计划而单独提出,由军事海运司令部的17艘船舶组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前部署1.5万海军陆战队员持续作战30天所需的装备和物资。可以说,海上预置计划是实现海上快速响应和部署能力的基础。
然而,从本质上来看,连接器的力量可能才是海基能力的核心。正如美军陆战远征队一名指挥官所说,海基能力作战意味着要从海上发起远征作战,由舰到目标(而非由舰到岸)实施按需投送,然后回到海上。也就是说,海基能力最重要的目标是要实现以非常“轻”地岸上足迹进行远征,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需投入大量地面兵力进行抢滩登陆的作战模式,直接实现快速纵深突击。
四、发展
在海军陆战队《项目目标备忘录2017》年度报告中,通过经验教训、行动总结报告、需求陈述、建模和仿真,以及作战模拟,总结了海基能力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13条,包括了水面攻击力量、舰对岸连接器、非传统海军作战平台上进行指挥和控制、两栖作战中对空中和环境的感知等。
船队建设方面,提出了两艘直升机登陆攻击舰的建造计划,将分别于2017年和2024年开始建造。根据2014年海军作战总司令、海军陆战队总司令和负责研究、发展与采购的海军部长助理联合签署的两栖船坞登陆舰登陆更新计划(型号为LX(R)),将选择一型两栖船坞运输舰作为基础进行改造,首艘将于2020年开始建造。另外,还将采购至少5艘新型气垫登陆艇(LCAC-100)。
此外,为提升“海上基地”各要素之间的协作能力,海军陆战队将继续在先进系泊系统(AMS)、接口斜坡技术(IRT)、船舶运动预报(ESMF)、大型滚装吊装船接口(LVI LO/LO)、灵活海基兵力投送(FSFP)以及超重型两栖连接器(UHAC)等技术上加大投入。
五、结论
美军对于“海上基地”概念的态度转变可能有两大主要原因,一是在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下,直接爆发两栖作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大部分冲突可以使用外交层面的手段得到解决,或仅仅通过力量展示就能将战争扼杀在萌芽之中。二是财政危机带来的军费预算消减,需要将精力投入到现有资源的优化和挖掘,从而发挥更大的价值。
国防政策总是跟选择有关,谁是威胁?面对的迫切需求是什么?应采取激进亦或保守的策略?部队的功能应如何定位?如何以有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力量?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这些问题本就没有确定的答案。更何况,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强国,在财政危机面前也不得不低头,重新思考自己的力量部署。
然而,纵观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尽管术语的使用发生了各种变化,但只要美国在全球各地投送和维持军事力量的需求不变,基本的海基概念将一直适用。出于预算和成本方面的考虑,近期围绕“海上基地”概念的舰艇建造计划可能不会再增加,而是更多的投入到一些关键共性技术上。海上基地的未来,将采取“缓慢全面推进”的发展方式。
“海上基地”作战概念的提出来源于实战的需求,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革新。同时,美军在海上基地建设中注重发挥和利用民用技术优势。这些都是我国海军在走向深蓝,建设“远洋型”海军构建海上后勤保障能力过程中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29 15:31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