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89|回复: 1
收起左侧

出了海工“白名单”还需要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9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海工白名单”旨在加强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管理,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引导海洋工程装备生产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但疗效如何既要看配套政策,也要看企业实力。在特殊时期、特定条件下,政府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科学决策,对症下药,抓住问题关键进行调控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企业则需要严密防范风险,苦练内功,降本体质增效,实现创新发展。“白名单”之外还需要做以下几件事:

一要创造更多市场需求。

油价下挫后,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大幅回落,有关建造企业的“余粮”越来越少,需求不足严重危及行业持续发展。当前形势下,通过战略指引、政策扶持多创造需求,从而缓解订单不足问题:一方面借助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通过刺激下游用户需求和探索PPP模式等办法释放和创造需求,达到平滑行业周期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等战略指引下,利用有关政策和基金,鼓励有关企业积极走出去,以产品和产能输出的方式减轻国内的竞争压力。

二要严密防范订单风险。

不仅新订单锐减,很多企业的手持订单也面临巨大风险。根据克拉克松数据,目前全球在建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中有94%没有租约,在建的浮式钻井平台有54%没有租约,市场低迷加之缺少租约保障,将促使船东主动推迟接船甚至撤单,预计2015年全球将有44%(数量)的海洋工程装备延期交付或取消订单。除船东因素导致的风险,企业自身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是巨大威胁,由于很多企业是首次进入海洋工程装备建造领域,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和技术基础薄弱、能力和经验相对不足,自己主动失误的可能性也很大,一旦出现严重拖期后果也会十分惨重。因此,严防手持订单风险是当前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企业的重中之重。

三要尽快弥补产业短板

当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仍存在一些短板,如研发设计能力仍不足,大部分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仍需要依赖国外公司;自主化配套水平较低,除平台结构主体主要由自己完成外,平台上所用的大部分系统和设备仍需要进口;工程总包能力不强,除少数企业具备较强的大型平台工程总包能力外,多数企业在超大系统集成、大型平台调试方面的能力较弱。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都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瓶颈,亟需弥补。

四要大力提升创新能力

当前,海洋工程装备的创新能力不足突出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商业模式落后、机制体制不灵活等多个方面,生产关系层面的问题已严重制约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商业模式、机制体制与科技发展水平、创新发展要求的适应性问题,通过机制体制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释放产业和科技发展的活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产品转化的通道,研制出适销对路甚至引领市场需求的海洋工程装备产品,从而在严酷的发展形势下寻得生存空间。
此外,试验、监测和认证作为海洋工程装备研制的重要环节在我国也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产品创新,亟需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建立完善的创新链,提升装备研制水平。

五要促进资源进一步集中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具有全球竞争和寡头垄断的特点。海洋油气开发分布于世界各大海洋油气产区,既具有区域性又具有开放性,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国际化程度较高,具有全球性竞争的特点。同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进入门槛较高,且市场规模相对有限,其又具有寡头垄断的特点,世界海工装备建造市场主要被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少数企业集团占有,产业集中度很高,竞争十分激烈。
因此,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面对的是少数国际海工巨头的竞争,只有促进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培育我国的海工巨头,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此外,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培育我国专业化的协作配套能力,形成以总装企业为龙头,体系健全、层次分明的产业梯次。

秋叶已落,寒风阵阵,冬天已经来了!“白名单”既是一项工作的结束,也是新的工作的开始,要做的事还很多,要走的路也很长!希望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能够顺利过冬,早日迎来灿烂的春天!

来自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9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舟山
希望海工白名单不要步造船白名单的后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1 08:21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